见《卫生宝鉴》。即茯神木,详该条。
【介绍】:见张扩条。
【介绍】:见李修条。
即通腑泄热的简称。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络却。见该条。
出《素问·五常政大论》。湿气郁积成毒而致病。其特点为慢性过程,病灶渗出物多并较难愈合。如湿毒积于肠而下注,可致湿毒便血;湿毒下注于肌肤,则小腿溃烂流水,称湿毒流注。
病名。指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经病症。《伤寒论》中把外感疾病在发展、变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证候,依据所侵犯的经络、脏腑病变部位,受邪轻重,邪正盛衰,划分为六经病证,以之分辨阴
①见《福建民间草药》。为节节花之别名。②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白马骨之别名。各详该条。
【介绍】:见殷矩条。
病名。《医林改错》:“糟鼻子,色红,是瘀血。”详酒齇鼻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