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神奇外治法之一。用生白矾一两研末,用醋溶化,入面粉取其胶粘,和作小饼,贴两足心,纱布包之一宿,治小儿痰嗽,上气喘急,喉中有拽锯之声音。②小儿推拿方法。《幼幼集成》卷三:“凡小儿痰嗽,上气喘急,有升无
【生卒】:约1883~?【介绍】:清医家。字子绂。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少业儒,后因父亲及兄弟均为庸医所误,自患湿症为医投凉剂几乎不救,乃发愤攻医。三年后,以阐释医经为念,集晋唐以来旧注,并折衷后世医
中西医结合的正骨八法之一。横断骨折经过适当手法使之基本复位后,可用本手法。即一手固定骨折部,并将骨折远端向左右上下稍稍摇摆,再沿骨折纵轴加以对挤,使已复位的骨折断端面接触得更加紧密稳固,并可藉以检查骨
病证名。又作血虚眩晕。《症因脉治·内伤眩晕》:“血虚即阴虚也,形体黑瘦,五心常热,夜多盗汗,睡卧不宁,头面火升,则眼花旋转。火气下降,则旋晕亦止,不比外感之常晕不休,不比痰火之暴发暴作,此血虚眩晕之症
出《庚辛玉册》。为瓦松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DU2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神堂。属督脉。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1寸。布有额神经分支,额动、静脉分支及颞浅动、静脉分支。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鼻塞,鼻出血,癫狂,痫症;以及前额神经痛,
【介绍】:见马哈也那条。
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一。指因饮食不节引起的气喘,故又名食积喘逆。《症因脉治》卷二:“食积喘逆之因: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膏粱厚味,日积于中,太阴填塞,不能运化,下降浊恶之气,反上于清道,则喘呕不免
《证治准绳·类方》第六册方。桃仁(去皮,炒)、当归尾(酒洗)各一两,牛膝(酒浸)四两,赤芍药、生地黄(酒洗)各一两五钱,川芎五钱。为粗末,以甜水十盅,炭火慢煎至二盅,加麝香少许,分四次,空腹服。治死血
指伤寒病二经或三经同时受邪,起病即同时出现各经主症。见《伤寒论》。《景岳全书·伤寒典》:“合病者,乃两经三经同病也。如初起发热、恶寒、头痛者,此太阳之证,而更兼不眠,即太阳阳明合病也,若兼呕恶,即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