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医官职称,设于太医署、尚药局中,各4名。
《医学入门》卷三方。木通、滑石、赤茯苓、车前叶各一两,瞿麦五钱。为末,每服四钱,水煎服。治阴虚为阳所凑,膀胱积热,小便难而黄。
眼科检查方法之一。见《银海精微》。主要观察目翳发生的部位、形态、大小、色泽等,以助辨证与治疗。
耳骨之一。解剖学同名骨。左右耳各一,在鼓室内腔上部,其形似砧,故名。
①《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方。黄芪、陈皮各半两。为末,每服三钱,用大麻仁一合研烂,以水投取浆水一盏,滤去滓,于银器内煎,后有乳起,入白蜜一大匙,再煎令沸,调药末,空腹,食前服。治老人虚秘。②《圣济总录
病名。见佚名《眼科统秘》。即睥肉粘轮。详该条。
见黄帝逸典条。
指外眼角的联系组织。《灵枢·经筋》:“足少阳之筋……结于目眦为外维。”
见喉科指掌条。
见本事方续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