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中医名词术语选释》。即猴狲疳。见该条。
见《中药材手册》。为芡实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即鹘眼凝睛。详该条。
见《原机启微》。指漏睛眼。详该条。
理筋手法之一。即提弹法。详该条。
指脏腑中脾、胃、大肠、小肠、三焦及膀胱。以其能盛贮水谷,犹如器物,故名。《素问·六节脏象论》:“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即胎前消渴。详该条。
亦称项脊强。指后项背脊间肌肉筋脉牵强板滞不适。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多由风冷乘袭足太阳经,或气血凝滞,脉络不和所致。治宜温散、通络等法。方用葛根汤、姜黄散、香苏散等。又因负重背脊外伤疼痛者,
症名。出《灵枢·口问》。系指自咬其颊。详见啮舌条。
脉象之一。又称极脉。脉来急速,较数脉尤甚,成人一息七、八至。《脉诀汇辨》:“六至以上,脉有两称,或名曰疾,或名曰极,总是急速之脉,数之甚者也。”主阳极阴竭,元气将脱。见于急性热病,虚损劳伤者,多是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