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见《类证治裁·哮症论治》。指因寒邪、郁热、暑热、水饮、胶痰等实邪所致的哮吼。因所感病邪与症状表现的不同,治疗有散寒宣肺、涤痰化饮、清热降气等法。详冷哮、热哮、水哮、痰哮等条。
病名。《喉舌备要》:“此症发在口唇,形如鱼口,气出不臭,痰涎不收,是乃脾经发来热毒。上唇属脾,下唇属胃。”治宜清热解毒。参见驴嘴风,鱼口风等条。
证名。指便下多气泡如蟹沫状。见《世医得效方》卷六。为气痢证候之一。详见该条。
眼的部位。见《医学纲目》卷十三。即眼弦。详该条。
经穴别名。所指有二:①出《针灸甲乙经》。即大赫,见该条。②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即内关,见该条。
【介绍】:见庄履严条。
病名。指痨瘵病的咳嗽。传作传染解。《医学入门》卷五:“传症痨咳,即干咳、劳咳久者。”参见干咳、劳咳、痨瘵咳嗽条。
见《滇南本草》。为木蝴蝶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手丫发。见该条。
【介绍】:见王裕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