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肘后备急方

肘后备急方

  • 肘后备急方

    《葛洪肘后备急方》序一《葛洪肘后备急方》序二华阳隐居《补阙肘后百一方》序鹿鸣山续古序《附广肘后方》序卷一救卒中恶死方第一救卒死尸蹶方第二救卒客忤死方第三治卒得鬼击方第四治卒魇寐不寤方第五治卒中五尸方第

  • 肘后备急方

    方书名。简称《肘后备急方》。8卷。晋·葛洪撰。约成书于三世纪。本书是作者将其所撰《玉函方》(共100卷),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最初名《肘后救卒(一作卒救)方》,后

猜你喜欢

  • 风瘙

    出《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即隐疹,详该条。

  • 产后舌出

    病证名。见戴武承《女科指南集》。舌尖属心,舌根属肾,舌两边属肝胆,一舌原通三经之气。产后元神虚惫,少阴厥阴大败,经脉失养,以致舌出不收。治宜于舌上外涂朱砂末,内服保元汤。

  • 香蟾丸

    ①《幼科发挥》卷三方。木香、人参、黄芪、当归、桔梗、三棱、莪术、鳖甲、绿矾、枳实、使君子、川楝根皮、诃子、干蟾各七钱五分,黄连一两。为细末,水泛为丸,绿豆大,每服三十至四十丸,米饮送下。治小儿腹中有癖

  • 十月胎形

    指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成长过程。北齐·徐之才《逐月养胎方》:“妊娠一月始胚,二月始膏,三月始胞,四月形体成,五月能动,六月筋骨立,七月毛发生,八月脏腑具,九月谷气入胃,十月诸神备,日满即产矣。”后世医家

  • 辛凉解表

    指用性味辛凉,具有疏风解热作用的药物,治疗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的治法。适用于恶寒轻而发热较重,有汗的风热表证。麻疹初期疹未透出时亦可应用。常用药物有薄荷、荆芥、淡豆豉、桑叶、银花、连翘、升麻、葛根等。代

  • 面色萎黄

    指面现枯萎晦黄的病色。多由脾胃虚弱,气血不能上荣所致。《中藏经·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脾病则面色萎黄。”可见于多种慢性消耗性病及贫血、失血、营养不良等疾患。

  • 天膏药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千金藤之别名,详该条。

  • 脉影图说

    见人元脉影归指图说条。

  • 足少阴之正

    十二经别之一。出《灵枢·经别》。即足少阴经别,见该条。

  • 白苔红地舌

    苔白而质深红之舌象。为湿浊遏阻膈间,营分热邪伏而不能外透之候。多见于瘟疫病,治宜先辛开苦降以泄其湿,再用苦辛甘凉从里透外,气化津布,热随汗解(见《外感温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