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风、寒、暑、湿、燥所引起的痉证。《解儿难》征保按:“张仲景《金匮》脊强者,五痉之总名,其症卒口噤,背反张而瘈疭。”
证名。见《素问·热论》。指心烦而胸中闷满。多由邪热内盛,或痰瘀阻滞,或留饮、瘀血内停所致。可见于多种病证,如伤寒、肺痹、癫狂。
见《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四。即香砂宽中汤作蜜丸。治证同。见香砂养胃汤条。
病证名。为小儿惊风后,瞳人不正,斜于左右。属惊风后,肝经失养所致。治宜养血益肝,用人参、阿胶煎水温服(《仁斋直指方》)。
内经十二脉之一。同实脉。《诊家正眼》:“曰坚者,实之别名也。”
闻诊方法之一,听小儿啼哭、语言、呼吸、咳嗽等声音,了解疾病的原因和疾病的寒热虚实。如啼哭声高且尖,忽缓忽急,时作时止,多有腹痛;若哭声嘶哑,呼吸不利,多因咽喉肿痛;语言沉静微弱为虚寒,声噪扰而洪亮,多
使用祛瘀药中比较峻烈的药物,达到祛瘀的目的。如大黄、桃仁、红花、水蛭、虫等。
外治法之一。罨,掩覆(掩盖)之意。以水或药汁掩覆局部的方法。罨时不断更换,以达到降温、消炎、止痛和止血目的。分冷罨和热罨两种,各详该条。
脏腑、经络之气阻滞不畅。可因饮食邪气或七情郁结而致;亦可因体弱气虚不运而引起。随所滞之脏腑经络而出现不同症状。气滞于脾则胃纳减少,胀满疼痛,气滞于肝则肝气横逆,胁痛易怒,气滞于肺则肺气不清,痰多喘咳。
证名。指四肢逆冷不温的症象。出《素问·阴阳别论》。多见于虚寒之证。如伤寒少阴病见四肢逆冷,脉微欲绝,下利清谷而用四逆汤等。亦有因热邪郁遏所致。《伤寒明理论·四逆》:“四逆者,四肢逆而不温者是也。……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