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竹沥达痰丸

竹沥达痰丸

《中国药典》:竹沥达痰丸

药方名称竹沥达痰丸

处方黄芩200g半夏(制)150g大黄(酒制)200g橘红200g甘草100g沉香50g

性状为绿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苦。

炮制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200g,捣碎,压榨取汁,加鲜竹沥800ml混匀,与上述粉末泛丸。取青礞石100g,加硝石30g煅后水飞成极细粉,包衣,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豁除顽痰,清火顺气。用于痰热上壅,顽痰胶结,咳喘痰多,大便干燥,烦闷癫狂。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

注意孕妇慎服。

规格每50丸重3g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赤水玄珠》卷六:竹沥达痰丸

药方名称竹沥达痰丸

处方半夏(滚姜汤泡透,去皮、脐,瓦上微火炒)60克 白茯苓(去皮)60克陈皮(去白)60克大黄(酒浸透,晒干)60克白术黄芩(酒炒)各90克甘草(炙)人参礞石(捣碎,同焰消30克,煅如金色)各30克沉香15克

制法上为细末,用竹沥400毫升、生姜汁300毫升,和匀入锅内,火熬半小时,令熟;将前药和捣为稀浆样,瓷器盛,晒干。仍以竹沥、姜汁如前法捣和,晒干;如此三次。仍用竹沥、姜汁和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达痰通便。治痰证。痰涎壅聚成积,结在胸膈,吐咯不出;咽门至胃脘狭窄如线,疼痛,目眩头旋,腹中累累有块。又可用于咳喘痰稠,大便秘结,舌苔黄厚而腻;痰热蕴结,神志昏迷,癫狂惊痫。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腹时用白米汤下。

摘录《赤水玄珠》卷六

猜你喜欢

  • 炼石补天

    药方名称炼石补天处方制乳香1钱,赤石脂3钱,制没药1钱,北细辛1分,人中白2钱,白马粪2钱,象皮1钱,人中黄2钱,血竭2钱,上冰片1分,朱砂1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咽痛微嗽,口烧而不渴,足心如烙,阴

  • 麻黄根汤

    《圣惠》卷十二:麻黄根汤药方名称麻黄根汤处方麻黄根1两,黄耆1两(锉),五味子半两,牡蛎2两(烧为粉),甘草3分(炙微赤),龙骨1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伤寒虚汗不止。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

  • 久嗽不止丸

    药方名称久嗽不止丸处方马勃。制法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久嗽不止。用法用量每服20丸,开水送下,自愈。摘录《吉人集验方》

  • 蝉蜕钓藤饮

    药方名称蝉蜕钓藤饮别名蝉退饮、蝉蜕钓藤散处方钓藤2钱,天麻2钱,茯苓2钱,川芎2钱,白芍药2钱,甘草1钱,蝉蜕1钱。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肚疼惊啼。用法用量蝉退饮(原书卷十)、蝉蜕钓藤散(《兰台轨范》卷

  • 二仙扫痱汤

    药方名称二仙扫痱汤处方枣叶1升,好滑石末2两。功能主治伏热遍身痱痒。用法用量用水数碗,共合1处,熬2炷香,乘热浴洗。2-3次即愈。摘录《鲁府禁方》卷四

  • 黄耆鳖甲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黄耆鳖甲散药方名称黄耆鳖甲散处方人参肉桂(去粗皮)苦梗各50克 生干地黄(洗,焙干)100克半夏(煮)紫菀(去芦)知母赤芍药黄耆甘草(爁)桑白皮各75克天门冬(去心,焙)鳖甲

  • 加减益黄散

    《御药院方》卷下:加减益黄散药方名称加减益黄散处方肉豆蔻半两,陈皮(去白)半两,诃子皮半两,丁香2钱,甘草(炙)2钱半。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儿胃虚脾弱,胀满滑泄。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至6分

  • 牛蒡蝉蜕酒

    药方名称牛蒡蝉蜕酒处方牛蒡根(或子)500g蝉蜕30g 黄酒1500ml炮制将牛蒡根(或子)捣碎;与酒同置于瓶中,密封;3~5日后开启,过滤去渣,即可服用。功能主治散风宣肺,清热解毒,利咽散结,透疹止

  • 利血通经丸

    药方名称利血通经丸处方大黄1两,当归2两,肉桂1两(皮去),白芍1两(炒),水蛭6钱(烧黑透),虻虫6钱,干漆6钱(烧烟尽),木香1两,广荗1两(醋炒),桃仁2两(去皮尖),灵脂1两。制法上为末,醋为

  • 茴香圆

    药方名称茴香圆处方威灵仙(洗去土)、川乌(炮.去皮.脐)、陈皮(去白)、防风(去苗)、川楝子(麸炒),各三两;乌药(去土)五两,川椒(去目.闭口.炒出汗)二两,赤小豆、茴香(炒),各八两;地龙(去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