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湖南药物志》。为盘龙参之别名,详该条。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三方。炒苏子、炒苦葶苈子各一两,大黄(酒蒸)、黄芩各四两,煅青礞石、沉香各五钱。为末,水泛为丸,姜汤送下。治小儿食积生痰,气促痰壅,咳嗽频作,便秘者。
古说小儿变蒸可以时日计算,分小变蒸和大变蒸两个阶段。《外台秘要》卷三十五:“小儿生三十二日一变,六十四日再变兼蒸;九十六日三变,百二十八日四变又蒸;百六十日五变,百九十六日六变又蒸;二百二十四日七变,
见《江西草药》。为虎刺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上。即百会疽。见该条。
明代官名。为惠民药局所设之官职,仅次于大使。参见惠民药局条。
出《子母秘录》。为楮叶之别名,详该条。
指进针时,针体和穴位皮肤约呈垂直刺入的刺法。主要用于肌肉丰厚处的穴位。《灵枢·九针十二原》:“正指直刺。”
是跖的异体字。参见跖、跖跛条。
见《常用中草药配方》。为紫葳茎叶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