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即生于尾骨处的外痈。《外科启玄》卷五:“此痈发于尾闾穴,是督脉之经,最疼难忍,难得脓,宜大托里加乳香、没药排脓止痛,外用敷贴,戒气怒房事,不然则漏而难痊。”
即下午,申时。《灵枢·病传》:“夏早晡。”
病名。见《外台秘要》卷三。即时行寒疫。详该条。
出《外科备要》中卷。即蝼蛄疖。因其未破者如曲蟮拱头,故名。详蝼蛄疖条。
病证名。明·倪维德《原机启微》:“人有昼视通明,夜视罔见,虽有火光月色终不能睹物者何也?答曰:此阳衰不能抗阴之病,谚所谓雀盲者也。”由于白昼阳盛,虽阳衰亦能明视,夜则阴盛,故阳气虚衰不能抗阴而夜视罔见
绿的异体字,见“菉竹堂集验方”条。
证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病者胸腹胀闷,四肢厥冷,恶闻食臭,食入即呕,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名曰食呕。此由饮食伤脾,宿谷不化之所为也。”《证治要决》卷六:“食呕,多因七情而得,有外感邪气,并饮
按诊。按足心较足背热,或病人自觉足心热。主阴虚火旺。《医学入门》:“脚掌心热否,热则下虚火动。”
舌苔灰黑而干燥,满舌裂纹。主脏腑热盛,或热灼真阴。若脏腑热盛,热邪结实,可攻下;邪未结实,则宜清热生津;若真阴亏竭,可清热滋阴为治(见《辨舌指南》)。
病证名。见清·佚名《眼科统秘》。即聚开障。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