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益黄散

益黄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益黄散

药方名称益黄散

处方丁香四钱(不见火),陈皮(去白)二两,甘草诃子(炮.去核)、青皮(去白),各一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脾胃虚弱,腹痛泄痢,不思乳食,呕吐不止,困乏神懒,心胁膨胀,颜色青黄,恹恹不醒。

用法用量每服一大钱,水七分盏,煎至五、六分,食前进,量大小加减与服。此药极有神效,不可尽述。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益黄散

药方名称益黄散

别名补脾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处方陈皮(去白)30克丁香6克(一方用木香诃子(炮,去核)青皮(去白)甘草(炙)各15克

功能主治温中理气,健脾止泻。治脾胃虚弱,腹痛泄痢,不思乳食,神倦面黄,疳积腹大身瘦。

用法用量上药为末,三岁儿服4.5克,用水80毫升,煎至24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猜你喜欢

  • 拔管丸

    《外科方外奇方》卷二:拔管丸药方名称拔管丸处方炒生地4两,炒槐米2两,炙猬皮2张,象牙屑4两,酒归身2两,炒黄耆2两,广胶2两(土炒成珠),川山甲1两2钱(土炒)。制法上为末,砂糖烊为丸,如梧桐子大。

  • 苦楝丸

    《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卷七:苦楝丸药方名称苦楝丸处方川楝11个(锉碎,分三份,一份用巴豆10粒去皮同炒焦黑色,去巴豆;一份用斑猫7个同炒焦,去斑猫;一份用海金沙21克同炒,去海金沙)茴香(炒)破故纸(炒

  • 狐肝膏

    药方名称狐肝膏处方桑螵蛸(炒)1两,羌活1两,蔓荆子1两,麻黄1两(去节),乌蛇肉1两(酒浸1宿,焙干。上为末),朱砂半两,牛黄1分,麝香1分。制法上拌匀,用野狐肝半具,石臼中同捣二三百下成膏,如皂角

  • 威喜丸

    药方名称威喜丸处方黄蜡120克 白茯苓(去皮)120克(作块,用猪苓7.5克,同于瓷器内煮二十余沸,取出晒干,不用猪苓)制法上以茯苓为末,熔黄蜡,搜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治男子元阳虚惫,精气不固,溺

  • 加味两仪膏

    药方名称加味两仪膏处方党参8两,熟地3两,归身3两(炒),黄耆3两炙(或加制附子1钱)。功能主治阴阳双补。主虚证厥逆;吐血;以及大汗淋漓虚脱证。用法用量大乌梅40个,煎1沸,去核,合前药同煎成膏,冲服

  • 朝真丸

    药方名称朝真丸处方硫黄1两(研,飞),晋矾(熬令汁枯,研)1两,青盐1钱(研)。制法上研匀,水浸炊饼为丸,如绿豆大,或用丹砂为衣亦得。功能主治虚损泄泻,大便失禁。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空心、食前用

  • 升麻清胃散

    药方名称升麻清胃散处方升麻生地黄连丹皮栀子当归大黄(酒蒸)功能主治治内伤牙衄,右关脉洪数,肠胃积热者。用法用量为末服。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 调胃承气加生地苁蓉汤

    药方名称调胃承气加生地苁蓉汤处方大黄2钱,甘草1钱,芒消2钱,肉苁蓉3钱,生地3钱,白蜜半杯。功能主治小儿痘病,阳明腑证,潮热谵语,腹痛便秘。摘录《四圣悬枢》卷三

  • 虎骨酒

    《普济方》:虎骨酒药方名称虎骨酒处方虎胫骨1具糯米2.5kg 曲适量炮制1. 将虎胫骨炙黄打碎,放入锅内煎汁;2. 将糯米放入,用曲适量如常法酿酒;3. 密封50日,待酒熟,压去糟,装瓶备用。功能主治

  • 脾泄丸

    药方名称脾泄丸处方白术(炒)60克白芍(酒炒)30克神曲(炒)45克 楂子半夏备45克黄芩(炒)15克苍术60克制法上药用荷叶煨饭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运脾止泻,治脾泄,腹胀满,呕吐者。用法用量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