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痰包

痰包

病证名。又名匏舌、舌下痰包。即舌下囊肿。由痰火互结,留阻舌下而成。症见结肿如匏瓜状,光滑柔耎,色黄不痛,胀满舌下,妨碍饮食、语言。破之出痰涎如鸡子清,粘稠不断,或如豆渣、粉汁,反复不愈。当以利剪剪破,排尽脓涎,局部吹冰硼散,内服清热化痰之剂。用黄连温胆汤加减。与重舌条互参。《外科正宗》卷四:“痰包乃痰饮乘火流行凝注舌下,结而匏肿。绵软不硬,有防言语,作痛不安,用利剪刀当包剪破,流出黄痰;若蛋清稠粘难断,捺尽以冰硼散搽之。”

猜你喜欢

  • 浴面

    自我推拿方法名。见清·尤乘《寿世青编·十二段动功》,又名摩面擦面、干洗脸。双手擦热,贴在面下部,两手中指分别放在鼻翼两侧迎香穴处,向上推擦,经睛明、攒竹至前额发际处,然后两手分开推擦至额角后而下,经耳

  • 翁自昭

    【介绍】:见翁晋条。

  • 薛伯宗

    【介绍】:南北朝时期医生。常以巫术治病,善治外症。

  • 产后目痛

    病证名。清·单南山《胎产证治录》。因产后出血过多所致。症见眼痛不能视,羞明隐涩,眼睫无力,眉及太阳酸痛等。治宜补血养营。方用当归养荣汤、当归补血汤。有热者加黄芩;脾胃不和,恶心不饮食者加生姜。

  • 鸟眼睛豆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老鼠豆之别名,详该条。

  • 放点

    见《救偏琐言·放点证治准》。即痘疮见形。详该条。

  • 许观曾

    【生卒】:1898~1939年【介绍】:民国时期医家。字半龙。江苏吴江人。曾在上海中国医学院任教,著有《内经研究之历程考略》、《中医诊断学大纲》、《外科学大纲》、《药敛启秘》等。

  • 徐叔响

    【介绍】:南北朝时期宋齐间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对针灸、小儿科、本草等均有研究。著有《针灸要钞》、《疗少小百病杂方》、《疗脚弱方杂》、《解寒食散方》、《杂疗方》、《本草病源合药要钞》等,均佚。

  • 食饱咳

    病名。指饱食后发咳嗽。多因脾胃虚弱所致。《不居集》卷十五:“食饱咳,每一食饱则发咳嗽,此脾胃虚寒也。宜用《千金》温脾汤。若咽中痛而声鸣者,加干姜一两。”参见咳嗽条。

  • 赵德修

    【介绍】:见赵莹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