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疟疾

疟疾

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指以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古人观察到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及山林多蚊地带。《内经》称疟、痎疟;《金匮要略》称疟病。多因风寒暑湿之邪,客于营卫所致。因体质强弱有别及所感病邪及流行特点、表现证候不同,大致分类如下。①按临床证候分类风疟暑疟湿疟痰疟食疟寒疟温疟风热疟等。②按发病时间分类,有间日疟、三日疟、正疟子母疟夜疟鬼疟暴疟游疟老疟久疟阴疟阳疟等。③按诱发因素及流行特点分类,有劳疟虚疟瘴疟疫疟等。④以脏腑经络分类有五脏疟三阳经疟三阴疟等。治疗除服用辨证用药外,常可加用常山草果蜀漆青蒿等,并可用针刺及穴位敷贴等。病情控制后,注意预防复发。详见各条。

猜你喜欢

  • 张济

    【介绍】:宋代针灸医生。精晓经络、针术,所用穴位虽多为古医书所未记载,但治疗效果很好。

  • 人参前胡散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六方。人参、前胡、柴胡各一两,桔梗、半夏、地骨皮,炙甘草各半两。为细末,每服一钱,加生姜二片,水煎服。治小儿寒热往来。

  • 清冷泉

    见清冷渊条。

  • 夹裹

    正骨器械。用于骨折复位后的局部外固定。又称夹板。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治腕折四肢骨碎及筋伤蹉跌。”条下注有《肘后方》云:“小品方……以竹编夹裹,令遍缚令急,勿令转动。”这说明早期夹板用竹片制成

  • 蒋用文

    【生卒】:1351~1424【介绍】:明代医家。名武生。江苏句容人。家中几代当医官。他继承家学,曾任太医院御医、院判等官职。在医学上,遵崇李杲、朱震亨学说,治病不拘守古方,而求病本,疗效较好。著有《治

  • 肾黄

    三十六黄之一。《外台秘要》卷四:“肾黄,小便不通,气急,心闷……”治宜瓜蒂散。《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肾黄者,面色青黄,腰背疼痛,耳中飕飕百般声响,脚膝无力,多睡呕逆,不能下食,悲而不乐,若两脚浮肿

  • 张伯祖

    【介绍】:东汉时医家。南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据考是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的老师。

  • 古与府通。有聚集、府库之意。古人把人体内部一些传化水谷的器官,统称六府,以别于藏精气的五脏。参见六腑条。

  • 恶阻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亦名子病、阻病、病儿、病阻、病隔、选饭、恶子、恶字、恶食、妊娠呕吐等。是指妊娠早期出现的恶心、呕吐、择食或食入即吐,甚则呕吐苦水,或血性物者称为恶阻。有胃弱恶阻、胃热恶

  • 肢节烦疼

    即支节烦疼。见《伤寒来苏集·柴胡汤证》。详支节烦疼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