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甘蓝

甘蓝

《中药大辞典》:甘蓝

药材名称甘蓝

拼音Gān Lán

别名蓝菜(《千金·食治》),西土蓝(《本草拾遗》),包心菜、洋白菜(《中国蔬菜栽培学》),卷心菜莲花白、葵花白菜(《中国药植图鉴》)。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甘蓝茎叶

原形态二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全体具白粉。基生叶广大,肉质而厚,倒卵形或长圆形,长15~40厘米。如牡丹花瓣样,层层重叠,至中央密集成球形,内部的叶白色,包于外部的叶常呈淡绿色;茎生叶倒卵圆形,较小,无柄。花轴从包围的基生叶中抽出,总状花序,花淡黄色;萼片4,狭而直立,星袋形;花瓣4;4强雄蕊;罐蕊1。长角果呈圆锥形。花期5~6月。

生境分部全国各地有栽培。

化学成分甘蓝含葡萄芸薹素和吲哚-3-乙醛。前者的含量在嫩叶为0.5~0.9%,老叶为0.05~0.2%。含酚类成分黄酮醇、花白甙和绿原酸,异硫氰酸烯丙酯,含硫的抗甲状腺物质。这种抗甲状腺物质在烹调加热以后即消失。此外,含维生素U样物质甚多,有治胃溃疡痛的作用。

种子含脂肪油35%,异硫氰酸烯丙酮和异硫氰酸3-丁烯酯125毫克%,以及抗甲状腺物质-5-乙烯基-2-硫代恶唑烷酮。此外,尚含多种氨基酸、甲硫氨基酸等。

性味《千金·食治》:"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①《千金·食治》:"久食大益肾,填髓脑,利五脏,调六腑。"

②《本草拾遗》:"补骨髓,利五藏六腑,利苯节,通经络中结气,明耳目,健人,少睡,益心力,壮筋骨。治黄毒,煮作菹,经宿渍色黄,和盐食之,去心下结伏气。"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甘蓝

药材名称甘蓝

拼音Gān Lán

英文名stem and leaf of Cabbage

别名蓝菜、西土蓝。

出处出自1.《本草拾遗》。

2.《胡洽百病方》:甘蓝,河东陇西多种食之。汉地甚少有。其叶长大厚,煮食甘美。经冬不死,春亦有英,其花黄,生角结子。子甚治人多睡。

3.《本草拾遗》:甘蓝是西土蓝,阔叶可食。

4.《纲目》:甘蓝,亦大叶冬蓝之类也。

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甘蓝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assica oleracea L.var.capitata L.

原形态甘蓝 二年生草本。一年生茎肉质,无分枝;基生叶多数,纸质而柔嫩,叶片长圆状倒卵形或近圆形,层层包裹,成球状体、心状体或扁圆形,重可达2-2.5kg,外层叶片淡蓝绿色,被白粉,肉质叶片乳白色,长和宽达30cm,基部骤窄。二年生茎有分枝,具茎生叶,基生叶蓝绿色,具白粉,质厚,叶片宽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全缘或边缘具浅锯齿,基部具浅耳;茎上部叶有明显锯齿,基部抱茎;最上部叶线形。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大;萼片4,黄绿色,光滑无毛,基部成囊状;花瓣4,乳黄色,瓣片为宽椭圆状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8-19mm,先端钝圆,基部具细长爪;雄蕊6,4长2短,长雄蓝长10-11mm,短雄蕊长9-10mm;雌蕊1,子房圆柱形,花柱略细,柱头膨大,具喙。长角果圆柱形,长6-9cm,具短喙。种子圆球形。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部各地均有栽培,作为主要的蔬菜和饲料。

栽培多于复、秋季采收,鲜用。

性状性状鉴别 茎肉质且短,扁平圆形或圆锥形,直径10-40cm,被层层叶片包被。叶片自外层向内渐小,鲜时圆形、倒卵形或阔肾形,主脉较宽;外层叶片绿色或蓝绿色,内层叶片乳白色,全绿或边缘具浅钝齿,质厚;干燥叶片淡黄棕色,质薄。气徽,味淡。

化学成分根含葡萄糖豆瓣菜素(gluconasturtiin)。全株含有11种葡萄糖异硫氰酸酯类(glucosinalates),其水解产物中有异硫氰酸烯丙酯(allylisothiocyanate),异硫氰酸-3-甲亚硫酰基丙酯(3-methylsulfinylpropylisothiocyanate),异硫氰酸-4-甲亚硫酰基丁酯(4-methylsulfinylbutylisothiocyanate),告伊春(goitrin)等。还含菜子甾醇(brassicasterol),22-去氢菜油甾醇(22-dehydrocampesterol)。种子有的含葡萄糖异硫氰酸酯量比全株高10倍。种子油中含大量的芥酸(eruc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和亚麻酸(linolenic acid)。

药理作用种子提取物有某些抑菌作用,全草几无抗菌作用。其叶(加热处理)应用于局部有刺激作用,可缓解胆疾痛。同属植物B. oleracea L.种子中所含的挥发油,性质与芥子油相似,对细菌、真菌及酵母菌有抗菌作用;有人报告,它的某些变种需在室温中贮存几天后,方有抗菌效力。也有报告其果皮中的黄色固体为抗菌成分。

炮制净制:取去根甘蓝,除掉不洁的外叶,洗净用。

性味甘;平

归经胃;肾经

功能主治清利湿热;散结止痛;益肾补虚。主湿热黄疸;消化道溃疡疼痛;关节不利;虚损

用法用量内服:绞汁饮,200-300ml;或适量拌食、煮食。

注意胃有积滞者宜慎。止痛宜鲜品生用。

各家论述1.《千金·食治》:久食大益肾,填髓脑,利五脏,调六腑。

2.《本草拾遗》:补骨髓,利五藏六腑,利关节,通经络中结气,明耳目,健人,少睡,益心力,壮筋骨。治黄毒,煮作葅经宿渍色黄,和盐食之。去心下结伏气。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菜豆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菜豆树药材名称菜豆树拼音Cài Dòu Shù别名蛇树、豆角树、接骨凉伞、牛尾树、朝阳花来源紫葳科菜豆树属植物菜豆树Radermachera sini

  • 菱茎

    《中药大辞典》:菱茎药材名称菱茎拼音Línɡ Jīnɡ出处《本草推陈》来源为菱科植物菱或其同属植物的茎。夏季开花时采收。性味甘涩,平,无毒。功能主治治胃溃疡及多发性疣赘。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 栗子

    《中药大辞典》:栗子药材名称栗子拼音Lì Zi别名板栗(《唐本草》),栗果(《滇南本草》),大栗(《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千金·食治》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栗的种仁。原形态栗(《诗

  • 三匹箭

    药材名称三匹箭拼音Sān Pǐ Jiàn英文名Yingjiang Arisaema别名三叶半夏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三匹箭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aema

  • 毛茄

    药材名称毛茄拼音Máo Qié英文名root of Hairy Nightshade别名羊不食、大叶毛刺茄、毛果牙卡、大祥颠茄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毛茄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

  • 安徽小檗

    药材名称安徽小檗来源小檗科安徽小檗Berberis anhweiensis Ahnendt,以树枝、树皮入药。生境分部安徽、浙江。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利尿杀虫。主治黄疸,目疾,热痢下血,淋浊

  • 野荞麦

    药材名称野荞麦拼音Yě Qiáo Mài别名苦荞头、金荞麦、荞麦三七、万年荞、铁石子、金锁银开、开金锁、铁拳头、铁甲将军草、野南荞来源蓼科荞麦属植物天荞麦Fagopyrum dib

  • 麝香壳

    《中药大辞典》:麝香壳药材名称麝香壳拼音Shè Xiānɡ Ké别名臭子壳、麝壳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鹿科动物麝的香腺囊的外皮。将香腺囊对剖,取去麝香,剩下的外壳,干燥后即成。生

  • 芡实

    《中国药典》:芡实药材名称芡实拼音Qiàn Shí英文名SEMEN EURYALES别名鸡头米、鸡头来源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芡Euryale ferox Salisb. 的干燥成熟种仁

  • 山禾串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禾串药材名称山禾串别名茅山茶、野茶里来源山茶科山禾串Eurya distichophylla Hemsl.,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广东、江西、福建、湖南、广西。性味甘、微涩,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