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太医院医官职称,系协助该院正奉上太医工作之副职。参见太医院条。
【介绍】:宋代医生。与宋处撰《新修钟乳论》1卷,已佚。
病名。指因阳气不足,寒气留于皮肤而出现的全身肿胀。《灵枢·水胀》:“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医醇賸义》以此症由于宗气失守,虚气无归
见《医学纲目》卷十七。有因脾胃湿热而致者,足心热而不时汗出。因于脾胃虚寒者,足心冷汗时出。参见手足汗条。
病名。即下颌关节脱臼。见《医宗金鉴》卷八十八。详颊车蹉条。
古代医学的一个学术流派。明、清以来,在古代治疗伤寒病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对温热病有了进一步认识,在温热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上逐步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的学说。这一学说的形成使外感热病的防治有
即羊水。戴武承《女科指南集》:“养胎之水谓之胎浆。”
指小腿浮肿。出《素问·藏气法时论》。亦称足胫肿、足胻肿、足胫胕肿。为水肿病常见症状之一。详脚肿、水肿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雪莲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河北中药手册》。为穿山龙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