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

药方名称玉屏风散

处方防风30克黄耆(蜜炙)白术各60克

制法上药哎咀。

药理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上海免疫学杂志》1983(2):82,玉屏风散对小鼠脾脏抗体形成细胞数有双向调节作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4):229,玉屏风散能促进家兔实验性肾炎的病理修复,其治疗机理亦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功能主治益气固表止汗。治表虚自汗,以及虚人腠理不密,易于感冒,汗出恶风,面色刮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缓。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大枣1枚,煎至200毫升,去滓,食后热服。

备注方中黄耆益气固表止汗为君;白术补气健脾为臣;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邪,合黄耆白术以益气祛邪。且黄耆防风,固表而不致留邪;防风黄耆,祛邪而不伤正,有补中寓疏,散中寓补之意。

摘录《简易方》引《究原方》(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五○)

猜你喜欢

  • 琥珀还睛丹

    药方名称琥珀还睛丹处方当归4两,生地4两,川芎4两,白芍4两,菊花4两,杞子4两,蒺藜4两,故纸2两,川连2两,黄芩2两,茯苓2两,寸冬2两,琥珀2两,复盆子2两,蒙花2两,木贼2两,青葙子1两,蔓荆

  • 加减芍药汤

    药方名称加减芍药汤处方芍药、地黄、当归、川芎、木香、黄连、黄芩、阿胶、地榆、甘草。功能主治调气和血。主便脓血。用法用量水煎服。里急后重,加枳壳、槟榔;发热、加软柴胡、升麻;腹中痛热甚者,加酒浸大黄;渴

  • 鱼胆敷眼膏

    药方名称鱼胆敷眼膏处方鲤鱼胆5枚黄连(去须,捣为末)15克制法上药二味,以胆汁调黄连末,瓷盒盛,于饭上蒸一次取出,如干即入少许蜜,调似膏。功能主治治眼中飞血,赤脉作痛。用法用量每日五至七次,涂敷目眦。

  • 加味前胡汤

    药方名称加味前胡汤处方前胡12克,杏仁9克,桑叶12克,知母12克,麦冬9克,黄芩9克,银花15克,款冬花15克,枇杷叶12克,桔梗9克,甘草6克。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宣肺利气。主痰火犯肺,瘀塞肺窍,肺

  • 归地滋阴汤

    《罗氏会约医镜》卷十五:归地滋阴汤药方名称归地滋阴汤处方当归9-15克,熟地9-15克,白芍(酒炒)4.5克,川芎3克,干姜(炒透)1.8克-2.1克,炙甘草3克,荆芥穗1.8克。功能主治养血祛风。主

  • 解邪汤

    药方名称解邪汤处方桂枝3分,茯苓5钱,当归3钱,生地5钱,白术3钱,陈皮3分,甘草1钱,麦冬5钱。功能主治冬月伤寒,邪欲返于太阳而不能返,身热6日,而汗不解,仍有太阳之症。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

  • 调元化毒汤

    药方名称调元化毒汤处方绵黄耆1钱(生),当归身8分(酒洗),牛蒡子7分(炒研),人参3分,白芍7分(酒洗),连翘7分(去心),木通7分,黄芩5分(酒炒),黄连2分(酒炒),防风7分,荆芥7分,桔梗6分

  • 止衄散

    药方名称止衄散处方黄耆18克当归赤茯苓白芍药 干地黄阿胶各9克制法上药研末为散。功能主治治久衄发热。用法用量每次9克,半饥时用麦门冬煎汤调服,一日三次。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四

  • 荔香散

    药方名称荔香散别名神香散处方荔枝核(炮微焦)、大茴香(炒)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疝气痛极,在气分者,小腹气痛。用法用量神香散(《医钞类编》卷五)。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 胆南星

    药方名称胆南星处方吴茱萸3份,胆南星1份。制法共研细粉,混合。贮瓶勿泄气,备用。功能主治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小儿流涎100例,均获痊愈。用法用量睡前取药粉15克,用陈米醋调成粘厚糊状饼,敷贴两脚心(涌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