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感寒即发的痫证。小儿内伤脾胃,外感风寒,结于胸膈之间,遇风寒即发。其症突然仆倒,不省人事,发出尖叫声,口涌痰涎。治宜断痫丸(《证治准绳》:皂角、白矾、蝎梢、僵蚕、雄黄、朱砂,白附子、麝香、乌蛇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倒吊蜡烛之别名,详该条。
见《救荒本草》。为甘露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现代实用中药》。即燕窝,详该条。
指各部脉搏跳动参差不齐,不相协调。《素问·三部九候论》:“参伍不调者病。”
痨瘵(结核病)治疗专书。又名《痰火点雪》。4卷。明·龚居中撰。刊于1630年。书中以肺肾阴亏,心肝火炽为痨瘵的病因、病理;以滋肾清肺,柔肝降火为主治原则。卷1~2主论痨瘵(痰火)的各种主证和兼证治疗;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用苦寒药治热证,热象不减而反增,这不是有余的热证,而是真阴(肾阴)不足的虚热,应滋补肾阴,热象自除。参见壮水为主,以制阳光条。
病名。见《伤科大成》。即肩关节脱臼。详肩甲骨出条。
【介绍】:见郑承湘条。
见《兰室秘藏·眼耳鼻门》。即助阳和血补气汤,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