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泡
即泡法。详泡条。
即泡法。详泡条。
方书名。1卷。明·杨瑞集。刊于1531年。本书系将明·张子麒辑《新刊经验秘方》(共28方)、《方外奇方》(共24方)、李文敏辑《经验药方》(共13方)及杨氏附方(共5方)合刊而成。内容以经验成方为主。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白花蛇舌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王之翰《妇科胎产百病》。即妊娠身痒。详该条。
病名。出《证治准绳·杂病》。即偃月翳内障。详该条。
出《素问·皮部论》。少阳经之阳络。名枢持,详该条。
即乳滞、食积的治疗方法。见《幼科类萃》。详调小儿脾胃条。
病证名。见《幼科折衷》。指小儿饱食后腹泻的症候。由脾胃虚弱,运化不及所致。其症饮食饱满则泻,泻尽乃止,如此反复。治宜补脾益胃。用益黄散送下保和丸。
古病名。①状似结胸,心下痞硬,按之痛,时时下利,饮食如故,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紧细小。多因太阳病误下,邪气乘虚入里,与阴寒互结所致。治宜温脏散结。《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
见《四川中药志》。为小通草之别名,详该条。
六经皮部之一,阳明皮部名。“害”古与盍、阖通用,应读作“阖”,“蜚”是阳气飞动之意。阳经以阳明为阖,故称“害蜚”。《素问·皮部论》:“阳明之阳,名曰害蜚,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阳明之络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