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拾遗》。为壁钱幕之别名,详该条。
由寒湿侵袭所致的慢性痹证。因寒邪使气血凝泣不通,湿邪又粘腻滞著不移,两邪相合,可致肌肤疼痛、关节挛痹,并有痛处固定、病程缠绵的特点,故名。
《医学入门》卷七方。人参、当归、黄芪、桔梗、防风、木香、甘草、枳壳、芍药、川芎、肉桂、槟榔、白芷、厚朴、紫苏、乌药各等分(一方无槟榔、肉桂,有皂角刺)。水煎服。治无名肿毒、痈疽等症,脉洪缓沉迟紧细者。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豨莶之别名,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薄荷汤,见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土人参之别名,详该条。
见《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卷五十三。即异功散第一方,见异功散条。
①又作辏。聚合、会合;就、趋,侵犯之意。《灵枢·百病始生》:“肠胃之间,水湊渗注灌,濯濯有音。”《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湊,其气必虚。”②通腠。湊理,即腠理。《文心雕龙·养气篇》:“湊理无滞。”详
即十香返魂丹,见该条。
见图注八十一难经定本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