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沈之问

沈之问

【生卒】:十六世纪

【介绍】:

明代医家。自号无为道人,履贯生平未详。其曾祖父沈怡梅曾在福建、河北等地搜集不少关于治疗麻风秘方,后曾经其父沈艾轩加以补充。他在此基础上,又把自己在江湖各地搜集到的治疗麻风病等药方,结合多年临证经验,于1550年编撰成《解围元薮》一书,为我国古代记述有关麻风病的专书之一。其中肯定麻风是传染病,记述大风子对麻风的疗效,反对过去所说的服大风子可使人瞽目的说法,并附有医治麻风的病例,对麻风的诊治有一定贡献。

猜你喜欢

  • 循法

    刺法名。指入针后,用手指于针刺穴位所在之经络上下推循以促使得气的方法。《针经指南》:“循者,凡下针于属部分经络之处,用手指上下循之,使气血往来而已。”《针灸问对》:“下针后,气不至,用手上下循之,假如

  • 桔梗白散

    即白散,见该条。

  • 无白草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合子草之别名,详该条。

  • 大巨

    经穴名。代号ST27。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腋门。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处。一说“去腹中行当各三寸”(《针灸资生经》)。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并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分支通过,外侧为腹壁下动

  • 膏人

    三种肥壮人中的一种。出《灵枢·卫气失常》。其肩肘髀膝高处的肌肉并不坚实,皮肤弛缓,腹肌纵缓下垂。

  • 蟠肠气

    疝之别称。出《奇效良方》卷四十七。详疝条。

  • 黄心翳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白翳黄心内障。详该条。

  • 小儿消渴

    病证名,又名痛渴、三消,为津液枯燥,虚热内盛的病证。临床以口渴、饮多、食多、尿多而消瘦为特征。《幼科铁镜》:“三消之症,实热者少,虚热者多,不足之症……始而心肺消渴,或脾胃消中,或肾水消浊。传染日久,

  • 宫外孕二号

    经验方。见《中华医学杂志》1975;(6)。丹参、赤芍药各15克,桃仁9克,三棱、莪术各3~6克。水煎服。用于子宫外孕腹腔内血液已凝成血肿包块者。实验研究:有扩张血管作用;有促进消除腹盆腔血液或血肿包

  • 经来成块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多因气滞血瘀或血寒凝泣,以致月经来时多含血块。血瘀者,症见小腹痛不可忍而拒按,宜化瘀调经,用延胡索20克,蒲黄15克,五灵脂15克,共为细面,每服10克,酒调服。若寒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