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陕西中药志》。为钩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即猫眼草,详该条。
用于既有表证又有里证的治法。可分两大类:①治外有表邪,里有实积。症见恶寒发热、腹部胀痛、胸部痞闷、恶心便秘、脉浮滑,可用厚朴七物汤。方中以桂枝汤去芍药解表,以厚朴三物汤治里。②治里热已盛,兼有表证。症
十怪脉之一。偃刀,即仰起之刀,口锐背厚。形容脉象弦细而劲急,如用手摸在刀刃上的感觉。《素问·大奇论》:“脉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坚大急。”参见十怪脉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漆姑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竹林寺女科秘方》:“妇人胎前吐血气紧,日夜不得安卧,宜服紫苑汤治之。”即妊娠吐血。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字元素。精医术,治病效果较好。重视辨证论治,主张“治风先治脾,治痰先治气。”
见《四川中药志》。为花叶矮沱沱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五。因毒受在掌后腕处,因心经风寒凝滞,血不流通、结成此毒。当用定痛败毒散,若透手腕、毒邪易流骨髓而使证情缠绵。证治参见腕痈及附骨疽条。
见西法针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