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气陷泄泻

气陷泄泻

病证名。指中气亏损,气虚下陷而致者。症见食后即泻,完谷不化,食减,消瘦,困倦,脱肛自汗等。《医略六书·杂病证治》:“气陷泄泻,补中益气汤加羌、防。”“久泻脱肛,补中益气汤加粟壳乌梅五味肉果。”《寿世保元·泄泻》:“饮食入胃不住,完谷不化者,气虚也。”用益气健脾汤。《罗氏会约医镜·杂证》:“泄泻急而趋下,不能少停,此脾气虚而下坠也。”用甘缓汤。若大泻气脱不知人,口眼俱闭,呼吸欲绝,急灸气海穴,可进大剂参附辈温补。参见虚泻、脾虚泄泻条。

猜你喜欢

  • 鸡头米

    见《中药材手册》。为芡实之别名,详该条。

  • 小儿香橘丹

    即香橘丹,见该条。

  • 曲垣

    经穴名,代号SI13。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太阳小肠经。位于肩后,肩胛冈上窝内侧端,约当臑俞与第二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布有第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肌支,并有颈横动、静脉降支通

  • ①解剖名词。《素问:气府论》:“面鼽骨空各一。”即面颊、颧骨处。②病证名,《素问·金匮真言》:“故春善病鼽衄。”《素问玄机原病式》卷一解释谓:“鼽者,鼻出清涕也。”③又鼻塞为鼽(《释名·释疾病》)。鼽

  • 栾茶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石南叶之别名,详该条。

  • 椿根白皮

    见《经验方》。即椿白皮,详该条。

  • 郑大忠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医家。字英翰。福建闽侯人。先学儒后学医,并专心痘疹科。汇集各家著述,编有《痘经会成保婴慈幼录》一书。

  • 臭杞子

    见《江苏药材志》。为枳椇子之别名,详该条。

  • 膈气

    即膈证。多因心情抑郁,寒热不调,食饮伤损等所致。《圣济总录》卷六十二:“人之胸膈,升降出入,无所滞碍,命曰平人。若寒温失节,忧恚不时,饮食乖宜,思虑不已,则阴阳拒隔,胸脘否塞,故名膈气。”一名鬲气。参

  • 热无沉

    药物性能。出《本草纲目·序例》。热性药一般是向上向外,所以没有沉降的作用。但亦有例外,如巴豆性热,能向下通大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