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为金橘根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疡科心得集》卷上。为疮疡陷证之一。多见于有头疽生肌收口期。因素体脾肾阳虚,加之患疮疡耗伤气血所致。证见:疮口腐肉脱尽而疮面肉芽色淡,状如镜面,胱白板亮,新肉不生,经久不敛,不知疼痛,伴见形寒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栝楼之别名,详该条。
见《分类草药性》。即刀豆,详该条。
古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即蛊注痢,详该条。
出《蜀本草》。为辛夷之别名,详该条。
《疡科选粹》卷二方。当归、生地黄、白芍药、人参、炙甘草、官桂、黄芪各八分。水煎服,日二次。治疽毒已溃疼痛。
见清·汪连仕《采药书》。为六轴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走游草之别名,详该条。
小儿的牙齿,相当于正常幼儿7~8岁前长出来的牙齿。随着年龄的增长,乳齿逐步脱落,更换为久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