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素问·宣明五气篇》。涎出于口,口为脾窍,故涎为脾液。参见五脏化液条。
书名。4卷。清·邹存淦撰。刊于1877年。本书仿《理瀹骈文》体例,辑录了临床各科疾病的多种外治法的治疗方药,共分68门,约2200余方。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即漏芦汤第一方,见漏芦汤条。
推拿手法名。见曹锡珍《外伤中医按摩疗法》。用两手掌尺侧面对合,夹住应治疗部位的肌肉,一夹一放地反复进行;也可将肌肉夹起后摇动几下再放。多用于腹部。
①指胃腔下口幽门部。《灵枢·四时气》:“饮食不下,……在下脘,则散而去之。”《素问·调经论》:“上焦不行,下脘不通。”②经穴名。代号RN10出《针灸甲乙经》。《脉经》名下管。别名幽门。属任脉。足太阴、
【介绍】:见李世勣条。
参见信验方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睡莲之别名,详该条。
见痎疟论疏条。
出《名医别录》。为青娘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