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女科》卷一方。炒当归、炒阿胶、白芷、续断、炮姜、川芎、炙甘草各四两,熟地黄五钱,炮附子、白芍药、肉桂各二两,吴茱萸、白术各三两,炒蒲黄八钱。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腹温酒送
《中医临床参考丛书》之一。江苏新医学院主编。本书为1964年中医学院试用教材的修订本,首为方剂总论,次为各论,共21章。分述各类方剂的组成、类别及其主要成方。选方约300余首,列述各方的组成、用法、功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吉祥草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外台秘要》卷七。多因诸气郁滞及七情过用所致。《医学从众录·心痛》:“气痛,脉沉而涩,诸气郁滞及七情过用所致。宜二陈汤加沉香、乌药、百合主之。”《证治汇补·腹胁门》:“气痛,因恼怒而发,痛时隐
病名。见《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即子宫脱垂。详该条。
见《本草述钩元》。为红豆蔻之简称,详该条。
证名。伤寒腹胀之一。见《症因脉治·肿胀总论》。由伤寒表邪不解,内传膀胱所致。症见恶寒发热,自汗口渴,小便不利而小腹胀满等。详伤寒腹胀条。
①瘀,指瘀积。热邪瘀积于血分。②瘀,指瘀血。因热邪深陷营血分,阻滞血络而夹瘀;或本有积瘀,久而夹热,均可致瘀热互结。
①《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方。铜绿、铅霜各等分。为细末,每用少许掺舌上。治舌上生疮。②《证治准绳·疡医》卷六方。柏叶、芙蓉叶各等分。为细末,每遇灸疮黑痂脱落,即用水调如膏药,摊纸上贴之。治灸疮疼痛。
临床上四种严重脉证。即:形气相失、色夭不泽、脉实以坚、脉逆四时。《素问·玉机真脏论》:“形气相失,谓之难治。色夭不泽,谓之难已。脉实以坚,谓之益甚。脉逆四时,为不可治。必察四难,而明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