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①《不居集》卷四:“盛暑之月,火能烁金,不禁辛酒劳热躁攘,火动心脾,令人咳嗽气喘,骤然吐血衄血,头目不清,胸膈胀闷,烦渴不宁,即童稚老夫,亦有此病,昧者以为痨瘵,不知火载血而上升,非真阴亏损,而
①解剖部位名。即骨与骨相接之处。凡能伸屈旋转活动的,称为活动关节,如肩、肘关节等;不能伸屈旋转活动的,为不动关节,如腰骶、骶尾等关节之类。②指疮病势发展的时日顺序。《外科正宗》卷一:“关节者,阳疮以十
【介绍】:见史典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合子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余午亭条。
《幼科铁镜》卷二方。羌活、前胡、半夏、陈皮、柴胡、赤芍药、茯苓、川芎、枳壳、厚朴、桔梗、苍术、升麻、葛根、藿香、独活、甘草。水煎服。治时毒烧热,或肿颈,或肿腮,或身有肿毒;或头疮愈后,毒气归内,而致气
书名。6卷(即《医宗金鉴》卷50~55)。本书以七言歌诀加注的形式介绍诊察儿科病证的要领及小儿初生后各种杂病的证治。论述比较简要,选方切于实用;并附面部望诊图、虎口三关脉纹图等。
证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指胁肋部满闷按之坚硬的症状。胁肋为少阳经脉分布之区,病邪与水饮痰瘀凝聚于少阳之募,故见鞭满。治宜和解或兼用攻消,可用小柴胡汤加减。本症常兼见寒热,胸胁满闷,呕吐等
【介绍】:隋代医生。僧人,又名释智宣。撰有《发背论》1卷,已佚。
见脏腑证治图说人镜经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