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药材手册》。为巴戟天之别名,详该条。
出《金匮要略浅注》卷八。即趺蹶。详该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扶桑花之别名,详该条。
针灸体位。详见坐位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即胎水肿满。详该条。
针刺手法名。出明·徐风《针灸大全》。其法将予定针刺深度分为浅(天部)、中(人部)、深(地部)三层,操作时,由深至浅,每层紧提慢按六次,如此反复几遍(称几度),至病人自觉某一局部或全身有凉感时出针,不揉
《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七方。车前子、知母、茺蔚子、人参、防风、茯苓、玄参各二钱,黄芩一钱半。为粗末,水煎,去渣服。治枣花内障,症见风轮旁边,白睛之内,映出白翳,如枣花锯齿之状。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水晶障翳症。《审视瑶函》:“此症色白清莹,但高厚而满珠,……其名有三:曰水晶,曰玉翳浮满,曰冰瑕翳。如冰冻之坚,傍珠斜视,白透睛瞳内。”属圆翳内障范围,详圆翳内障条。
即火针。《针灸聚英》:“火针即煨针也。”见火针条。
出《名医别录》。为菟丝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