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舌紫色,舌中有黄燥苔。多因脾胃脏腑素热,或嗜酒积热,或燥火内盛,或误服温补药所致,均属里实热证,宜攻下泄热。若有表证,宜解表通里(见《伤寒舌鉴》)。
见清·刘斋甫《妇科三字经》。即正产。详该条。
病证名。指咳嗽由水气凌肺引起者。《外台秘要》卷九:“饮气嗽者,由所饮之物,停澄在胸,水气上冲,冲入于肺,肺得此气,便成嗽。久而不除,渐成水气。”又:“饮气嗽经久不已,渐成水病。其状亦不限四时,昼夜嗽不
病名。指肠胃实邪壅结所致的腑气不通。见《洁古家珍·杂方》。《医学心悟·大便不通》:“阳明胃实,燥渴、沾语、不大便者,实闭也,小承气汤下之。”《金匮翼·便闷统论》:“实闷有寒有热。热实者,宜寒下;寒实者
病证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张氏医通·诸血门》:“劳心太过,吐血不止,归脾汤去木香加门冬、阿胶。”如心火旺盛,可用米莲散(见《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参见吐血、内伤吐血条。
丛书名。此丛书收选李杲(东垣)等宋、金、元医家著作十种。刊于1529年。其中《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为李杲所著;其余《脉诀》、《局方发挥》、《格致余论》、《此事难知》、《汤液本草》、
解剖名。见《眼科易和》。即黄仁。详该条。
病证名。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指饮食不当,积滞不化所致的腹痛。小儿脏腑娇嫩,脾胃功能不强。若乳食不节,饱食过度,摄入不易消化的食物,以致损伤脾胃,乳食壅滞,酿成湿热,热结肠胃而脏气不通,故
见《中药材手册》。为巴戟天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羊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