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十八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在田。江苏武进人。读儒书,兼学医,后鉴于侄孙辈每因痘疹及惊风而夭折,钻研痘疹及惊风等证较深。撰有《遂生篇》、《福幼编》(刊刻于1777年)。前者专论痘疹,主张治
见《江西省防治慢性气管炎资料汇编》。为钻石风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志》。为银柴胡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七。即米疽。见该条。
指五种疝病。《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一曰石疝,二曰血疝,三曰阴疝,四曰妒疝,五曰气疝,是为五疝也。”又:“五疝之状,寻此皆由腑脏虚弱,饮食不节,血气不和,寒温不调之所生也。”详血疝、气疝、阴疝等条。
【介绍】:元代医生。安徽怀远人。参见朱肯堂条。
病名。见《伤科补要》卷二。即肘关节脱臼。详手臂出臼条。
见《安徽中草药》。为萹蓄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竹林女科证治》:“此乃血弱,更伤热物。譬如沟渠水干,天气无雨,久则臭也。身衰旧血少,新血不生,则臭如夏月腐肉。宜服龙骨丸(龙骨、海螵蛸、生地、当归、川芎、白芍、黄芩、茯苓、牡蛎),兼服通瘀散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昆明鸡血藤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