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急腹症

急腹症

多种以急性疼痛为主的腹腔疾病的总称。系指在人体生理、代谢等内环境紊乱的基础上,复受外界生物、物理、化学及精神因素刺激而发生的以急性腹痛主证的腹腔疾患。临床表现以腹痛、腹胀呕吐及二便异常、寒热出汗等为主要特征,具有炎症、梗阻、穿孔、出血、瘀血及机能障碍等病理改变,常分为气滞血瘀,瘀久化热,热盛肉腐(热毒极盛)及痞结不通等临床证型。我国常见的急腹症有:急性腹膜炎与腹腔脓肿、上消化道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性肠梗阻急性阑尾炎、胆道系统感染与胆石症、胆道蛔虫病急性胰腺炎、腹部闭合性损伤及宫外孕等。建国后,在党的中医政策指引下,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基本理论,按照西医辨病、中医辨证中西医结合分期分型的诊断内容,制定出通里攻下清热解毒理气开郁、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与渗湿利水、温中散寒、补气养血等非手术方法的治疗法则,配合针刺、电针、穴位注射、电兴奋、拔罐、耳针、埋线、按摩及颠簸疗法。并正确掌握手术指征,适时采取胃肠减压、西药、输血输液、灌肠等治疗措施,使急腹症疗效大为提高。是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 天行发斑疮

    出《肘后备急方》。即痘疮。详该条。

  • 七害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即带下三十六疾中之七害。一指七种病因,二指七种病症。《诸病源候论》:“一者害食,二者害气,三者害冷,四者害劳,五者害房,六者害妊,七者害睡。”《干金要方》卷四:“一曰窍孔痛不

  • 表里传

    ①泛指表证传入里证。②专指太阳表证直接向少阴里证传变。《此事难知》:“太阳传少阴肾水者,名曰表里传。为得病急,当发汗而反下之,所以传也。”太阳与少阴相表里。如外感热病,见发热头痛,而脉反沉,可与麻黄附

  • 定痛法

    小儿推拿方法名。《幼幼集成》卷三:“凡小儿胸中饱闷,脐腹疼痛,一时不能得药,用食盐一碗,锅内炒极热,布包之。向胸腹从上熨下。盖盐走血分,最能软坚,所以止痛。冷则又炒又熨,痛定乃止。男妇气痛,皆同此法。

  • 皓华

    气功术语。肺神的代名词。《简易方》:“肺名皓华。”

  • 陈衍

    【介绍】:南宋医家。字万卿。黄岩(今浙江黄岩)人。习儒学。兼通医学,1228~1233年(绍定年间)著《宝庆本草折衷》,已佚。

  • 白花岩陀

    见《云南中草药》。为白花丹之别名,详该条。

  • 萝卜子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为莱菔子之别名,详该条。

  • 食噎膈

    膈证之一。又名食膈。见《医方考》卷三。详食膈条。

  • 虚者补其母

    出《难经·六十九难》。运用五行相生和五脏母子关系的理论,来治疗五脏虚证。如肾为肝母,肝的虚证,不仅补肝,还须补肾。又如肝有虚火,症见失眠烦躁、头面烘热、脉弦细数无力,用滋水涵木法,补肾水以制肝的虚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