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心中懊憹

心中懊憹

证名。简称懊憹。又名心中懊恼。指心胸烦热,闷乱不宁之状。多由外感热病误治,邪热留于胸膈,扰及胃腑;或因湿热内蕴所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太阳表证未解,下后成结胸者,用大陷胸汤。或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宜大承气汤。又《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伤寒绪论·懊憹》:“温热病懊憹,为热毒蕴于膈上,凉膈、解毒选用。”

猜你喜欢

  • 迎风冷泪

    病证名。见《古今医统》。多由肝肾两虚,精血亏耗所致。症见遇风则冷泪频流。治宜补益肝肾,可选用左归丸或菊睛丸酌加川芎、白芷、蕤仁、五味子等。

  • 翁格尔

    见《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为雪乌之藏族语名,详该条。

  • 灰指甲

    病名。出《外科证治全书》卷一。即油灰指甲,详该条。

  • 肝气犯脾

    五行理论称为肝木乘脾土。由于肝气横逆,疏泄太过,影响脾胃,以致消化机能紊乱。主要证候有头眩、易怒、胸闷、胁痛以及脘腹胀痛、厌食、大便泄泻、脉弦等脾虚症状;若主要表现为嗳气、吞酸、呕吐等犯胃症状者,则称

  • 千金磁朱丸

    见《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即神曲丸第一方,见神曲丸条。

  • 疚疽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六十七。即米疽。见该条。《刘涓子治痈神仙遗论》作内疚疽。

  • 胆经

    足少阳胆经之简称。见该条。

  • 前发际

    ①额部上方的头发边缘部。②经外奇穴名。出《刺疔捷法》位于太阳穴直上3寸,当发际处。主治颜面疔疮。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③即发际穴,见该条。

  • 寿亲养老新书

    养生著作。4卷。宋·陈直原撰,元·邹铉续增。刊于1307年。本书是陈直《养老奉亲书》一书的增补本。卷一即《养老奉亲书》原文;卷2~4属新增部分,邹氏从其他各种著作中收集并阐述有关养生、老年保健与食治诸

  • 惊中

    类中风病因之一。因突然惊骇,精神散乱而引起的类中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