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徐之才

徐之才

【生卒】:492~572

【介绍】:

南北朝时期北齐医家。字士茂。丹阳(今江苏镇江)人。出身于世医家庭,父雄,以医术名闻于时,之才医术高明,多活动于上层封建统治阶级之中。对于天文学、医药学都有一定研究,尤擅长药剂学。修订《雷公药对》与《药对》,总结古代药剂学的精华,对多种药物的炮炙处理,都有较详细的叙述。还著有《家传秘方》、《徐王八世家传效验方》、《小儿方》等书,均佚。

猜你喜欢

  • 狗眵眼

    病名。见《青囊真秘》卷一。为风火眼之俗称,详该条。

  • 强巴·南杰札桑

    【生卒】:1394~1475【介绍】:明代藏医家。西藏昂仁人。藏医北方学派创始人。曾系统学习佛经、语言、文学、天文、历算、医学及工技。著述涉及宗教、文学、天文、医学、工技等各个方面。医著有《药学宝箱》

  • 魏直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医家。字桂岩,又字廷豹。浙江萧山人。先为儒生,能诗,通医,尤专于痘疹。著有《博爱心鉴》一书。主张治疗痘疹贵于气血充足,治疗偏于补气血,对于表里虚实的辨证不够重视。

  • 典药

    唐代太医署一种官职的名称,只设1名。

  • 外陵

    经穴名。代号ST26。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腹部脐下1寸,旁开2寸处。另说“在天枢下半寸”(《千金要方》);“去腹中行当各三寸”(《针灸资生经》)。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分支,并有第十肋间动、

  • 闭口疔

    病名。出《治疔大全》。即龙泉疔。见该条。

  • 太阴伏暑

    病名。《温病条辨》卷一:“太阴伏暑,舌白口渴,无汗者,银翘散去牛蒡、元参加杏仁、滑石主之。”详伏暑条。

  • 冷汗

    证名。又名柔汗。①见《类证活人书》卷四。又名阴汗。指多汗之属阴证者。多由阳气虚衰,阴寒相乘,以致汗冷肢冷,甚则身冷。《景岳全书·汗证》:“阴汗者,冷汗也。……所谓寒者,非曰外寒,正以阳气内虚,则寒生于

  • 肩柱

    经外奇穴名。出《针灸集成》。所载位置与肩柱骨同。见该条。

  • 山蒌

    见《广西本草》。为山蒟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