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系指舌吐出口外不收。《证治准绳·杂病》:“舌出不收心经热甚及伤寒热毒攻心,及伤寒后不能调摄往往有之。”参见舌纵条。
见《山东中草药手册》。为分心木之别名,详该条。
水肿类型之一。见《圣济总录·水肿门》《证治要诀·肿》:“肿病不一,遍身肿、四肢肿、面肿、脚肿,方谓之水气。然有阳水,有阴水,并宜先用五皮饮、升降汤或除湿汤加木瓜、腹皮。”“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
见中气下陷条。
消瘦干燥之意。《灵枢·根结》:“皮肉宛膲而弱也。”
综合性医书。10卷,清·汪绂辑于1758年。作者集诸家医书分类编辑而成。卷1医源,共47条,阐述阴阳五行,脏腑部位功能,脉象;卷2~3分析药性680余味;卷4~10选辑方剂630余首,以张仲景、李东垣
指儿生下时,头上戴有膜一片,粘腻如胶者。
【介绍】:南北朝时期医生。渤海(今河北省境内)人,余未详。
指下眼睑。见目弦条。
古病名。见《杂病源流犀烛·不寐多寐源流》。即魇。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