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尿。详该条。
病名。见《保婴撮要》卷十二。多为脾肺燥热,或表气不固,风邪袭于腠理、风热壅滞,营卫失调所致。滞于血分则发赤色,名赤游风;滞于气分则发白色,名白游风。临症常突然发作,游走不定,皮肤光亮、浮肿,形如云片,
【介绍】:见梁周泰条。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地柏枝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圣济总录·心腹门》。指感寒饮冷而致腹痛。《金匮翼·寒冷腹痛》:“腹痛属寒冷者,多是口食寒物,鼻吸冷气,脉濇气阻,则为疼痛。其症四肢逆冷,唇口变青,其脉沉或紧。经云,寒气客于脉中则脉寒,脉寒
病名。六经病之一。多因邪传少阴,心肾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所致。本病特征是脉微细,但欲寐,四肢逆冷,下利清谷,甚至汗出亡阳等。《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注解伤寒论》
见产孕集条。
医论著作。1卷。宋·程迥撰于1176年。作者结合临床论述医学中的一些学术问题,但有较浓厚的理学观点,甚至提出疫疠、伤寒没有传染性。须予批判地对待。
【介绍】:见程辉条。
病名。指太阳病证未解,而少阳病证已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景岳全书·伤寒典》:“如太阳先病发热头痛……后见耳聋胁痛,呕而口苦等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