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川断

猜你喜欢

  • 五色痢

    病名。指痢下脓血呈现多种颜色者。有虚证和实证之分。实证多因止涩太早,或下之未净,热毒留滞肠中所致,虚证多因痢症久延,脏气受损,脾肾两伤所致。亦有正虚邪恋,虚实夹杂者。《张氏医通》卷七:“五色痢,古人皆

  • 女须

    即女膝穴,见该条。

  • 针灸逢源

    针灸著作。6卷。清·李学川撰。刊于1817年。卷1~2为“灵枢经文”、“素问经文”,系节录《内经》中有关针灸原文并加注释;卷3“群书汇粹“辑自历代医书中有关针灸的论述与歌赋;卷4“经穴考证”;卷5为各

  • 白伸筋

    见《江西民间草药》。为草石蚕之别名,详该条。

  • 妊娠咽喉痛

    病证名。出《胎产新法》。病因阴虚火盛,胎气上攻,感受时邪,热灼肺胃,发为喉痛。宜降火驱邪。方用东垣凉膈散(薄荷、黄芩、黄连、栀子、连翘、桔梗、甘草)。

  • 神农本草经疏

    见本草经疏条。

  • 补肾阴

    详补阴条。

  • 肠垢

    证名。指大便时排出的腐浊垢腻物质。多因湿热邪毒郁滞肠道所致。《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肠垢者,肠间津汁垢腻也。”便肠垢,可见于热痢。协热利等。《杂病源流犀烛·痢疾源流》:“其冷热蕴结肠胃间,滑泄垢腻

  • 霍乱烦渴

    渴证之一。指吐、泻之后,津液耗伤所致的口渴症。《圣济总录》卷三十九:“霍乱吐利之人,重亡津液,则脏气不和,上焦热,津液不足,故霍乱而烦渴也。”《症因脉治》又分为外感霍乱烦渴和内伤霍乱烦渴两种。外感霍乱

  • 罐罐草

    见《四川中药志》。为蓝花参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