挛证之一。见《证治准绳·杂病》。详挛条。
穴位深浅分部名。亦称“地才”。指深层。参见人部条。
病证名。见王之翰《妇科胎产百病》。即妊娠咽痛。详该条。
病证名。《奇效良方》卷六十二:“大肠虚则齿露。”症为龈乳头萎缩而齿根暴露。
见《本草正义》。为胖大海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雄黄之别名,详该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地牯牛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脉疽。见该条。
内伤不得卧证之一种。指用心过度,心血耗损所致的不寐症。《症因脉治》卷三:“心血虚不得卧之症,心烦躁乱,夜卧惊起,口燥舌干,五心烦热。此心血不足,心火太旺之证也。”治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用归芍天地煎,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又名胫阴痈,胫阴疽。指生于小腿内后侧的痈。多因肝脾二经湿热凝结而成。初起小腿内侧,疼痛肿硬,长有数寸,形如泥鳅,色微红,故名。证治见外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