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着钱
见《安徽中草药》。为莸之别名,详该条。
见《安徽中草药》。为莸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一。指因湿致喘。多由外受水湿或湿气内蒸,肺失宣降,脾不运化而致水道不调,气机壅逆。症见胸腹痞胀,气逆喘促,甚至张口呼吸等。治疗以利水为要,如渗湿汤等方。《医学纲目》卷二十七:
见《广东中草药》。为飞机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医门补要》卷上:“风热上壅阳明,致耳下漫肿,牙关胀痛,为骨槽痈。以针刺牙根尽处,出血即松,内服清散方。若牙关紧闭,滴水不入,名骨槽风。若牙痛见牙根肿凸一点,即是牙疔。”参见骨槽风、牙疔等条。
①指足太阳之别。《素问·刺腰痛论》:“飞阳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拂拂然,甚则悲以恐。”张志聪注:“足太阳之别名曰飞阳,去踝七寸,别走少阴。”②指阴维脉。王冰注:“飞阳之脉,是阴维之脉也,去内踝上同身寸之
脉象不能随着四时气候的改变而相应变化的病脉。《素问·平人气象论》:“脉有逆从四时,未有藏形。春夏而脉瘦,秋冬而脉浮大,命曰逆四时也。”《素问·玉机真脏论》:“脉逆四时,为不可治。……所谓逆四时者,春得
见《盘珠集胎产证治》。即妊娠疟。详该条。
【生卒】:约1746~1813【介绍】:清代喉科医家。一作郑承瀚,字若溪,号枢扶。歙县(今属安徽)人。为喉科名医郑宏纲(梅涧)之长子。自幼爱好医学,旅游于湖北、江苏、浙江等地,后专心钻研医术数年,承家
病名。《鲍氏验方新编》卷一:“舌上生菌,此恶症也。初起如豆,渐大如菌,疼痛红烂,由心脾热毒所致。”即舌癌。参见舌岩条。
即差。详该条。
病证名。指经血妄行,即妇女的血崩病。由于阳盛阴虚,迫血妄行而成。《素问·阴阳别论》:“阴虚阳搏,谓之崩。”参见血崩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