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贵州草药》。为东风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明目至宝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娑罗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咽喉经验秘传》。即喉丹之因于风热者。详风热喉丹条。
《医学从众录》卷八方。乳香、防风、知母、陈皮、木通、香附各一钱,没药、川芎、甘草、当归、贝母各五分,薏苡仁、金银花、栝蒌仁各二钱,橘叶二十片。水、酒各半煎,食后服。治乳痈。
证名。指热邪内积所致的腹痛。《症因脉治》卷四:“热结腹痛之症,身热腹热,烦躁不寐,时作时止,痛则汗出,或痛而作声,或痛而一汛即欲下痢,一利即止。此热积腹痛之症也。”多因心肝火动,煎熬于内,或饮食不节,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垂盆草之别名,详该条。
又称脉极。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详脉极条。
证名。①指昏冒神志不清的病证。《素问·至真要大论》:“郁冒不知人者,寒热之气乱于上也。”《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
骨名。见《伤科汇纂》。即下横骨。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