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明·岳甫嘉《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篇》。亦名经行不止。多因血热损伤胞络,或劳损冲任,气虚不能摄血等所致。症见经来不止,淋沥无时。治宜凉血补血。方用四物汤加白术、黄芩、阿胶、茯苓、栀子、地榆、荆芥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背正中线,当第八、九胸椎棘突之间。主治疟疾。微向上斜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介绍】:明代医生。乐平(今江西乐平)人。攻医学,曾任职太医院。后于1398年返回原籍。著有《太素脉诀》1卷、《医术》20卷,已佚。
《宣明论方》卷八方。甘遂、大戟、芫花(醋酒拌炒)各半两,牵牛子二两,大黄一两,轻粉一钱。为细末,泛水为丸,小豆大,初服五丸,以后每服加五丸,温开水送下,日三次,加至快利后却常服,病去为度。治中满腹胀,
见《陕西中草药》。即娑罗子,详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肺形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王芳林《临床实用痔漏学》。即管道通过肛门括约肌或肛管直肠环上下而深达直肠的内外瘘。宜挂线疗法或配合手术治疗。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即保健功。见该条。
【介绍】:见李惺庵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