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证名。指呼吸急促。《说文》:“喘,疾息也。”疾,指快速;息,指一呼一吸。疾息,即表示呼吸次数比正常人快速急迫。《素问·经脉别论》以五脏病症皆可致喘。《济生方·喘》:“将理失宜,六淫所伤,七情所感,或因坠堕惊恐,度水跌仆,饱食过伤,动作用力,遂使脏气不和,营卫失其常度,不能随阴阳出入以成息,促迫于肺,不得宣迫而为喘也。”《丹溪心法·喘》:“喘病,气虚、阴虚,有痰。”《医碥·喘哮》:“喘谓呼吸迫促,劳动之人多有之,如奔走则气喘是也。其在病机,则气之上奔也。古人又以短气名之,谓呼吸之气短促也。然有实喘虚喘之分,所当详辨。实者有邪,邪气实也;虚者无邪,正气虚也。实喘之状,张口抬肩,摇身撷肚,胸胀气粗,声高息涌,惟呼出之为快也;虚喘之状,气少而不续,慌张短怯,声低息微,皇皇然若气之欲断,似喘不抬肩,似呻吟而无痛,呼吸虽急而无痰声是也。”《医宗必读·喘》:“气虚而火入于肺者,补气为先,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阴虚而火来乘金者,壮水为亟,六味地黄丸;风寒者解其邪,三拗汤、华盖散;湿气者利其水,渗湿汤;暑邪者涤其烦,白虎汤、香薷汤;肺热者清其上,二冬二母、甘桔栀苓;痰壅者消之,二陈汤;气郁者疏之,四七汤;饮停者吐之,吐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火实者清之,白虎汤加瓜蒌仁、枳壳、黄芩神效;肺痈而喘,保金化毒,苡仁、甘草节、桔梗、贝母、防风、金银花、橘红、门冬;肺胀而喘,利水散邪;……肾虚火不归经,导龙入海,八味丸主之;肾虚水邪泛滥,逐水下流,《金匮》肾气丸。”参见喘证、实喘、虚喘条。

猜你喜欢

  • 杂病源流犀烛

    书名。30卷。清·沈金鳌撰。刊于1773年。本书为《沈氏尊生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卷首载有《脉象统类》、《诸脉主病诗》。全书内容以介绍杂病为主,包括脏腑门、奇经八脉门、六淫门、内伤外感门、面部门、身形门

  • 血气精神

    人的生命起源于精,维持于气血,表现为神。血气精是神的物质基础。故血气精充足,则神旺;血气精虚少则神耗,人易衰老。它们都是人体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灵枢·本脏》:“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

  • 厥心痛

    病名。出《灵枢·厥病》。包括肾心痛、胃心痛、脾心痛、肝心痛、肺心痛五种。①指肾、胃、脾、肝、心有病,病气上逆乘心所致的心痛。《难经·第六十难》:“其五脏气相干,名厥心痛。”杨玄操注:“诸经络皆属于心,

  • 本草发明切要

    见本草选条。

  • 惊后瞳斜

    病证名。为小儿惊风后,瞳人不正,斜于左右。属惊风后,肝经失养所致。治宜养血益肝,用人参、阿胶煎水温服(《仁斋直指方》)。

  • 狐尿刺

    病名。因接触螳螂等昆虫分泌物引起的皮肤病。出《千金翼方》卷二十。又名狐狸刺。患处皮肤干燥,起红紫斑点,肿胀焮痛;甚则溃烂成疮,脓水淋漓。治宜清热解毒。内服黄连解毒汤,外用鲜蒲公英捣汁外涂;或用蒲公英根

  • 阴常不足

    见《格致余论》卷一。阴,指津液精血。朱丹溪认为津液精血是人身的宝贵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不断消耗,易损难复,故阴常不足,如果不注意保养精血,则阴虚阳亢,百病从生。这是他侧重滋阴法的理论根据。

  • 怫郁

    郁结不舒。《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薰之。”

  • 元和纪用经

    运气著作,1卷。唐·王冰(启玄子)撰于公元762年。此书采五运六气学说阐明医理药性,进而制方遣药以治疾病。大体以六气为主,五味为用,药当其岁,味当其气。气味厚薄,性用躁静,寒热温凉,随胜用之,则可制胜

  • 白游风

    见《医门补要》卷中。即赤白游风色白者。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