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江西中医药》(10):64,1957。为千斤拔之别名,详该条。
即砭石。《礼记内则》:“古者以石为针,所以为刺病。”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络却。见该条。
湿润。《素问·气交变大论》:“四维有湍润埃云之化。”指四方有湿润的气候。
针灸著作。8卷(即《医宗金鉴》卷79~86)。清·太医院编。刊于1742年。其中卷79为九针、十二经井,荣、俞、经、合、原,络穴、八会穴及经脉流注;卷80为周身骨度及各部诸穴;卷81~84为十二经及奇
出《药性论》。即桐皮,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KI18。出《针灸甲乙经》。《太平圣惠方》作右关。别名石阙。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位于腹正中线脐上3寸,旁开0.5寸处(《类经图翼》)。另说在脐上2寸,旁开0.5寸(《针灸甲乙
指婴儿生后不哭。出《大生要旨》。详闷气生条。
儿科著作。清·吴灿撰。17卷。刊于1796年。本书系撮要集录多种儿科著作而成。书中对小儿病的诊治、推拿法及辨证治疗等作了概括的归纳整理。
见《江西民间草药》。为臭牡丹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