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参术饮

参术饮

丹溪心法》卷五:参术饮

药方名称参术饮

别名参术散

处方四物汤加人参白术半夏(制)、陈皮甘草

功能主治调养荣卫,化痰理气,清升浊降。主妊娠转胞。

用法用量参术散(《广嗣纪要》卷十三)。

临床应用转胞:一妇人怀胎,患转胞病,两脉似涩,重则弦,左稍和,此得之忧患,涩为血少气多,弦为饮。血少则胎弱,而不能自举,气多有饮,中焦不清而隘,则胎知所避而就下,故喜坠。以四物汤加参、术、半夏陈皮、生甘草生姜煎,空心饮,随以指探喉中出药汁,候少顷,气定又与一帖,次早亦然,至八帖安。

摘录丹溪心法》卷五

《杏苑》卷四:参术饮

药方名称参术饮

处方人参3钱,黄耆2钱,白术1钱,甘草(炙)5分,白豆蔻8分,陈皮7分,木香1钱,地榆1钱,升麻1钱,粟壳8分,当归(全用)1钱,砂仁7分,泽泻8分。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温养脾胃。主中气下陷,脾胃虚败,久痢不止,滑脱不固,四肢倦怠,精神短少,饮食不消。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温服。

各家论述人参白术、炙甘草等补中益气,砂仁白蔻温脾和胃,陈皮木香行滞气,地榆凉下焦之血,泽泻利小便以渗湿,升麻升提清气上腾,佐罂粟壳以固滑脱,当归分理气血,各归其所。

摘录《杏苑》卷四

猜你喜欢

  • 加减导气丸

    药方名称加减导气丸处方黄连2两(内一生姜汁拌炒,一用朴消水浸),白芍药2两(一生一炒),黄芩(炒)2两,木香2两,大黄2两,青皮2两,枳壳(面炒)2两。制法上为末,炼蜜少入姜汁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韭根散

    方出《圣惠》卷五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三○八:韭根散药方名称韭根散处方韭根1握(去土),麝香1钱。制法同研。功能主治蜘蛛咬,遍身成疮。用法用量敷之。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三○八方出

  • 大黄流浸膏

    药方名称大黄流浸膏来源为大黄加工制成的流浸膏。性状为棕色的液体;味苦而涩。炮制取大黄(最粗粉)1000g,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 O),用6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以每分钟 1

  • 参坎芡实丸

    药方名称参坎芡实丸处方人参、坎气、茯苓、黑莲、五味、芡实、山药。功能主治劳伤阳升咽痛。用法用量为丸服。摘录《顾氏医径》卷六

  • 白茯苓散

    《普济方》卷二一六引《十便良方》:白茯苓散药方名称白茯苓散别名茯苓散(《普济方》卷三十三)。处方白茯苓龙骨甘草(炙,锉细)干姜桂心续断附子各30克 熟干地黄桑螺蛸(微炒)各45克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小

  • 撮合山

    《扶寿精方》:撮合山药方名称撮合山处方五倍子(炒)、绛真香(炒)。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疮疡皮肉不生,久不合口。用法用量敷患处。摘录《扶寿精方》《扶寿精方》:撮合山药方名称撮合山处方乳香2钱,苦丁香1

  • 黄病绛矾丸

    药方名称黄病绛矾丸处方绛矾6两,厚朴3两,白术3两(炒焦),茯苓3两,枳壳2两(炒焦),茅术2两(炒焦),广皮2两。制法上为细末,米汤泛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湿热肠红,脱力劳伤,黄病腹胀,腿足浮肿

  • 荡涤饮

    药方名称荡涤饮处方生地5钱,麦冬3钱,知母1钱,僵蚕1钱(酒炒),黄芩1钱,浙贝2钱,花粉2钱,天冬2钱,黄柏1钱,甘草1钱,玉竹6钱,云苓3钱。功能主治瘟疫白喉初起。摘录《喉科种福》卷三

  • 二根汤

    《外科启玄》卷十二:二根汤药方名称二根汤处方韭菜根、山楂根。功能主治痔疮。用法用量煎汤熏洗。摘录《外科启玄》卷十二《幼幼新书》卷三十五引张涣方:二根汤药方名称二根汤处方桑白根皮、李子根各等分。制法上锉

  • 三灰散

    药方名称三灰散处方侧柏叶(焙,为末)15克棕榈(煅存性,勿令白色)9克 桐子(烧作炭)6克制法上药为末,分作二服。功能主治治肠风脏毒,血色谈浊者。用法用量空腹时用米饮调下。摘录《秘传证治要诀类方》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