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外科启玄》卷八。即鼻疳疮。详该条。
出《金匮要略》。即伏龙肝,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天池,见该条。
口腔及牙床糜烂的证候。又名口疳。多由疳疾及痘疮患儿,口腔不洁,或于夏令署湿偏盛之际,胃火与湿热之气上攻,侵蚀于口而成。症见口中溃烂,常发生于舌、颊、唇内侧及上腭等处,有时扩展到唇外,口角、齿龈及咽喉。
出清·施雯《盘珠集胎产证治》。即子啼。详该条。
十问之一。问耳主要了解有无耳鸣、耳聋、耳痛、重听等变化。凡突然耳鸣声大,按之鸣声更大的属实,多因少阳经风火上冲所致;逐渐耳鸣、声响较细,按之减轻或停止的属虚,多因肝肾不足所致。初病突然耳聋多实,可因少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五风变内障。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家。生平事迹不详。著有《金鎞秘论》十二卷,佚。根据《四库全书提要》所载该书的自序,可知这本书专论治眼病方法。所谓“金鎞”是引用佛书金鎞刮眼的说法。
病证名。指胎漏下血。陈无咎《女科难题》:“怀胎而月经忽来者,名曰流红。”
唐代医官职称。共设4名,官阶从六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