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勒鱼

勒鱼

《中药大辞典》:勒鱼

药材名称勒鱼

拼音Lè Yú

别名鳓(《篇海》),鲞鱼(《正字通》),鲙鱼、白鳞鱼、克鳓鱼、火鳞鱼(《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

出处《纲目》

来源为鲱科动物鳓鱼

原形态体长而宽,很侧扁;背缘窄,腹缘较背缘隆凸。体长约40厘米左右。头小,头上部通常有2条隆起的嵴,由吻部达头后方。口大,向上倾斜。下颌发达,前颌骨小而短;上颌骨宽而短,后端达眼的中伺。上下颌、胯骨及舌上均有细齿。鳞薄。形圆,无侧线,体侧纵列鳞49~53,横列鳞15。腹部有硬锯齿状棱鳞,腹鳍前为24~27,腹鳍后为12~15。背鳍短,15~17,起点距吻端及尾鳍基之距离相等,而在腹鳍起点后有一相当距离。臀鳍长,47~50,基部长约为背鳍基部的3倍。胸鳍末端几达腹鳍。腹鳍极短小。尾鳍深叉形。体两侧及下方银白色;体背、吻端、背鳍和尾鳍淡黄绿色;其他各鳍白色。

夏季到浅海或河口产卵,平时均居于深海中。主要食物为鱼类、头足类等动物。

生境分部分布很广,北自辽宁,南达海南均有。

性味①《纲目》:"甘,平,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咸,平。"

归经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功能主治①《纲目》:"开胃,暖中。"

②《随息居饮食谱》:"补虚。"

注意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发风,醉者更甚。"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勒鱼

药材名称勒鱼

拼音Lè Yú

英文名Slender shad

别名鳓、鲞鱼、白鳞鱼、克鳓鱼、火鳞鱼、快鱼、力鱼、白力鱼、曹白鱼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勒鱼,出东南海中。 以四月至,渔人设网候之,听水中有声则鱼至矣。有一次、二次、三次乃止。状如鲥鱼,小首细鳞,腹下有硬刺,如鲥腹之刺。头上有骨,合之如鹤喙形。干者谓之勒鲞,吴人嗜之。

来源药材基源:为鲱科动物鳓鱼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lisha elongata (Bennett)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捕捞,捕后,去鳞片及内脏,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鳓鱼,体很侧扁,一般体长约40cm,大者可达49cm。头中等大,头上部通常有2条低隆的嵴。吻短,略上翘。眼大,脂眼睑发达,遮盖眼的1/2。口小,口裂近垂直,上颌骨末端圆钝。下颌发达,上下颌、腭骨和舌上均具细牙。鳃盖膜彼此分离,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6,鳃耙较粗(11-12)+(23-24)。体被薄圆鳞,纵列鳞52-54,横列鳞15。列侧线,腹部窄而尖,有锯齿状的锐利棱鳍,腹鳍前为23-27;腹鳍后为123-15;胸鳍和腹鳍基部有腑鳞。背鳍15-17。臀鳍48-50,其其底长约为背鳍基长的4倍。胸鳍16-17,向后伸达腹鳍基。腹鳍甚小,位于背鳍前下方。尾鳍叉形,下叶略长于上叶。体背黄绿或蓝绿色,体侧银白色。背鳍、胸鳍和尾鳍黄绿色。其他各鳍色淡。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为近海回游性中上层鱼类,主食桡足类、头足类及鱼类等小动物。每年春夏集群由外海游向近岸、河口一带泥沙底质的浅水产卵,卵浮性,卵径2.2-2.4mm,怀卵量14万-16万粒。

资源分布:我国从北到南沿海及台湾均有分布。

化学成分肉含蛋白质(protein),脂肪(fat),钙,磷,铁,核黄素(riboflavin),烟酸(nicotinic acid)和硫胺素(thiamine)。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脾;胃经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养心安神。主脾虚泄泻;消化不良;噤口不食;心悸怔忡

用法用量内服:焙干研末,每次5g,或煮食。

注意不宜多食。

各家论述1.《纲目》:开胃,暖中。

2.《随息居饮食谱》:补虚。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蒙自水芹

    药材名称蒙自水芹拼音Ménɡ Zì Shuǐ Qín别名水芹菜、溪边水芹、溪岸水芹、野水芹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蒙自水芹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enanthe riuularis Dunn采

  • 大头茶

    药材名称大头茶拼音Dà Tóu Chá别名花东青、大山皮。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大头茶的茎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ordonia axillaris Dietr.[Polyspora axill

  • 大叶拿身草

    药材名称大叶拿身草拼音Dà Yè Ná Shēn Cǎo英文名all grass of Lax-flower Tickclover别名路蚂蝗、粘衣草、山蚂蝗、野毛豆、羊带归、白花饿蚂蝗、饿蚂蝗、水倒提

  • 药芹菜根

    药材名称药芹菜根拼音Yào Qín Cài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裸茎囊瓣芹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nopetalum nudicaule(de Boiss.) Hand.-Maz

  • 花叶矮沱沱

    《中药大辞典》:花叶矮沱沱药材名称花叶矮沱沱拼音Huā Yè ǎi Duò Duò别名地黄连(《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花叶细辛、花叶寻胆(《四川中药志》)。出处《四川中

  • 石指甲

    药材名称石指甲拼音Shí Zhī Jiɑ别名半枝莲(《药镜》),鼠牙半支(《百草镜》),瓜子草、佛指甲、狗牙草(《分类草药性》),狗牙瓣(《四川中药志》),三七仔、土三七、黄瓜子草、鸡舌草(

  • 地菍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菍药材名称地菍拼音Dì Rěn别名地茄子、地兰子、地石榴、铺地锦来源为野牡丹科野牡丹属植物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以全草或根入药。秋

  • 桂树根

    药材名称桂树根拼音Guì Shù Gēn别名桂根(《纲目拾遗》),桂花根(《分类草药性》)。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根或根皮。9~10月挖取老树的根,或剥取根皮。原形

  • 甜远志

    药材名称甜远志拼音Tián Yuǎn Zhì别名远志、神砂草、瓜子金、小丁香、紫花地丁、蓝花地丁、地丁、万年青(《云南中草药》)。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远志科植物宽叶远志的根。原形

  • 假酸浆

    《中药大辞典》:假酸浆药材名称假酸浆拼音Jiǎ Suān Jiānɡ别名水晶凉粉(《贵州草药》),蓝花天仙子、大千生(《云南中草药》),冰粉(《云南中草药选》),鞭打绣球、草本酸木瓜(《昆明民间常用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