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一作噁心。指胃气上逆,泛噁欲吐的症状。《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一:“恶心者,由心下有停水积饮所为也。……水饮之气不散,上乘于心,復遇冷气所加之,故令火气不宣,则心里澹澹然,欲吐,名为恶心也。”《罗氏
见《湖南药物志》。为伸筋草之别名,详该条。
古刺法名。又称五脏刺。《灵枢·官针》:“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以其针刺深浅部位不同,分别适应五脏有关的病变。计有半刺、豹文刺、关刺、合谷刺、输刺等五种。详各该条。
病名。见王芳林《临床实用痔漏学》。指外口位于会阴部的肛漏。即海底漏的别名。
见管见大全良方条。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5卷,作者陶氏(阙名),已佚。
【介绍】:见李炳条。
【介绍】:见金铭条。
见《本草纲目》。为山慈姑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经济植物志》。为甜地丁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