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冷汗

冷汗

证名。又名柔汗。①见《类证活人书》卷四。又名阴汗。指多汗之属阴证者。多由阳气虚衰,阴寒相乘,以致汗冷肢冷,甚则身冷。《景岳全书·汗证》:“阴汗者,冷汗也。……所谓寒者,非曰外寒,正以阳气内虚,则寒生于中而阴中无阳,阴中无阳则阴无所主而汗随气泄,故凡大惊大恐大惧,皆能令人汗出,是皆阳气顿消,真元失守之兆,至其甚者则如病后产后,或大吐大泻失血之后,必多有汗出者,是岂非气去而然乎?”治宜益气温阳等法。黄芪建中汤,甚者加附子。或参附汤六味回阳饮等方。参见阴汗条。②指汗出而冷者,除阴证外,热极、痰证亦可见之。《医碥·汗》:“盖热聚于内,肌肤反冷,肤冷,故汗亦冷也。”因火邪亢极者,治宜如神白虎汤相火旺盛者,宜知柏地黄汤。《证治准绳·杂病》:“有痰证冷汗自出者,宜七气汤理气降痰汤,痰去则汗自止。”

猜你喜欢

  • 眼保健操

    预防近视眼和保护视力的一种自我推拿方法。它通过对眼部周围一些穴位的轻柔按摩,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消除眼肌疲劳,减轻睫状肌痉挛,消退眼部郁血,有助于预防近视眼的发生,并对近视(尤其是假性近视)和视力减

  • 骨蚀

    病名。《灵枢·刺节真邪》:“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寒胜其热,则骨疼内枯;热胜其寒,则烂肉腐肌为脓,内伤骨,内伤骨为骨蚀。”因久患疮疡,毒邪内著而骨被腐蚀破坏者,甚而有脓。相当于骨骺

  • 乳头

    位于乳房中央突起的尖端部分。属肝,有病多按肝经病变治疗。

  • 魇(yǎn)

    病名。亦称梦魇、鬼魇。其症恶梦离奇,或如有重物压身,常突然惊觉。《肘后备急方》卷一:“魇,卧寐不寤者,皆魂魄外游,为邪所执。”《杂病源流犀烛·不寐多寐源流》:“梦而魇则更甚者,或由心实,则梦惊忧奇怪之

  • 满月

    出《外台秘要》卷三十三。通常指分娩后一个月。也有的认为一月为小满月,两个月为大满月。张仲远《产孕集》:“产后一月俗谓之满月,二月谓之大满月。”使产妇在此期间可以得到休息和恢复体力。

  • 胎食

    气功术语。即把舌下的唾液咽下。

  • 手叉发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虎口疔。见该条。

  • 皂角丸

    ①《世医得效方》卷六方。皂角、枳壳、羌活、桑白皮、槟榔、制杏仁、麻仁、防风、白芷、陈皮各等分。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五丸,温水或蜜汤吞下。治风秘。②《奇效良方》卷二十九方。炙皂角子、枳壳(

  • 中流砥柱

    推拿手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以腋部夹紧患肢的腕部向后牵拉,一手托住患肘鹰嘴部,另一手挟置患肩并缓稳柔和地向前推。适用于肘部疾患。

  • 上节

    指第1~7胸椎的每一节。《灵枢·骨度》:“膂骨以下至尾二十一节长三尺,上节长一寸四分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