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即齿龋。详该条。
病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与偃月侵睛同。详该条。
病名。见《太平圣惠方·治骨蒸劳诸方》。详骨蒸条。
即救急十滴水,见该条。
出《本草经集注》。为柚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四方麻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即罗汉果,详该条。
指脾气、脾阳、脾阴不足所出现的各种证候。《脉经》卷二:“脾虚,……病苦泄注,腹满,气逆,霍乱,呕吐,黄疸,心烦不得卧,肠鸣。”《圣济总录》卷四十四:“脾虚,论曰脾象土,位处中焦,主腐化水谷,通行营卫,
书名。3卷(或作1卷)。清·韩善徵撰。韩氏论疟,上本《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下参清代温热病诸学派,阐析疟疾脉、因、症、治等多方面内容,末附古今疟疾医案和治疗方剂。
见《外科证治全书》卷四。“口鼻出腥臭水,状如铁色,虾鱼走跃,捉之即化为水,此肉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