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伤酒

伤酒

伤食之一。一名酒伤。指饮酒过度致伤者。见《证治要诀·伤酒》。《诸病源候论》卷二:“酒性有毒,而复大热,饮之过多,故毒热气渗溢经络,浸溢腑脏,而生诸病也。”症见头晕头痛,胸膈痞塞,恶心呕吐,躁动或昏睡等。治宜发汗、利湿、解酒毒。轻者用葛根葛花枳椇子、神粬、黄连白蔻仁;甚者用甘遂、黑牵牛子等药。《景岳全书》:“凡饮酒致伤者,多宜除湿利水,若或伤气,亦宜间用人参。然其证有三,不可不辨。一以酒湿伤脾,致生痰逆呕吐,胸膈痞塞,饮食减少者,宜葛花解酲汤、胃苓汤五苓散之类主之;一以酒热伤阴,或致发热动血者,宜黄芩芍药汤清化饮徙薪饮之类主之;一以酒质伤脏,致生泄泻不已,若气强力壮者,惟五苓散、胃苓汤之类皆可除湿止泻。若因湿生寒以泻伤阴致损命门阳气者,非胃关煎五德丸、九炁丹之类不可。”伤酒严重者,可成癥积、黄疸鼓胀。参见酒癖酒疸水鼓、伤食、伤饮各条。

猜你喜欢

  • 缠肠漏

    病名。《外科大成》卷二:“为其管盘绕于肛也。”即环肛漏。参见该条。

  • 黄泡刺根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黄锁梅根之别名,详该条。

  • 肛门内合

    病证名。即初生婴儿肛门闭锁、狭窄。《疡医证治准绳》卷六:“凡初生儿不大便,若用按摩仍不通者,即是肛门内合。”小儿生后,造成肛门内合的原因有二:一是由于热毒壅盛,结于肛门,无复滋润,以致肛门特别狭窄,称

  • 浸淫疮

    病名。是一种瘙痒性湿疮。出《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浅搔之曼延长不止,搔痒者,初如疥,搔之转生汁相连是也。”由心火脾湿,凝滞不散,复感风邪,郁于肌肤而成。初起形如粟米,瘙痒不止,搔破流

  • 白青

    出《神农本草经》。为扁青之别名,详该条。

  • 霉疠新书

    外科病证专著。2卷。日本片仓元周撰于天明六年(1786年)。作者承袭其父治疗霉、疠之经验秘传,结合个人临证心得撰集成书,分乾坤两册,一为理疠,一为理霉,遵古法而增新意,故名为《霉疠新书》。现有日本天明

  • 肠癫

    病名。①指因寒湿侵犯下焦而致的小腹、睾丸牵引作疼,肿、痒、坠、胀的病证。治宜散寒止痛,服木香金铃丸。②指直肠脱出。《黄帝内经太素》卷十五:“……故冷气冲下广肠脱出名曰肠。”

  • 赤膜

    病证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红膜。指眼生膜障,其血丝红赤稠密者称赤膜。

  • 里急

    腹内拘急,疼痛不舒。《素问·骨空论》:“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 太阴病

    病名。《伤寒论》六经病之一。多因三阳病传经入里,或寒邪直中,或内伤生冷所致。其特征是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有腹痛等。《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