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绪论
见伤寒缵论、伤寒绪论条。
见伤寒缵论、伤寒绪论条。
下法之一。用峻烈泻下药攻逐里实的方法。适用于正气未衰者。如通导大便,荡涤实热,用大承气汤;攻逐水饮,用十枣汤;攻逐冷积,用三物备急丸。
遏,抑郁、阻遏。即热被郁遏于内。参热郁条。
①又作清。厕所。《难经·五十七难》:“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②大便。《景岳全书》卷二十一:“小肠热结则血脉燥,大肠热结则不圊。”③排泄、泄泻。《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必圊脓血。”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栀子。详该条。
出《延年方》。为牛蒡根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骆如龙条。
【介绍】:南宋医家。早年学医,专心研究妇产诸病,收集诸家有关妇产杂病的论述和有效验方,于1165年(隆兴三年)撰《女科济阴要语万金方》2卷。
病名。出《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即上腭痈。详该条。
见《草药手册》。为瑞香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指月经来时,所下之物坚硬如石者。多因血积或受寒,日久结集所致。治宜和血归经。方用和血通经汤(当归、三棱、莪术、木香、熟地、肉桂、红花、贯众、苏木、血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