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京门

京门

经穴名。代号GB25。出《脉经》。别名气府气俞。属足少阳胆经。肾之募穴。位于侧腰部,当第十二肋骨游离端下际(《针灸甲乙经》、《针灸集成》等)。另说“一头齐神阙,一头齐命门,折中是穴”(《循经考穴编》):“脐上五分,旁开九寸半”(《类经图翼》)。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和第十一肋间动、静脉。主治腹胀腹痛肠鸣泄泻腰痛;以及肾炎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猜你喜欢

  • 半刺

    古刺法名。五刺之一。《灵枢·官针》:“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是指浅刺及皮,并迅速出针的针刺方法。以其所刺极浅,如常法之半,故名半刺。因肺合皮毛,故本法应肺而

  • 鬼臣

    十三鬼穴之一。《备急千金要方》:“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第十二针尺泽横纹外头接白肉际,名鬼臣……此即曲池。”《针灸大成》易鬼臣为鬼腿,今多从此说。

  • 臁疮

    病名。生于小腿的溃疡。见《疮疡经验全书》卷六。又名裙边疮、烂腿。多由湿热下注,瘀血凝滞经络所致。局部常有破损或湿疹等病史。本病生于小腿臁骨(胫骨)部位,初起痒痛红肿,破流脂水,甚则腐烂,皮肉灰暗、久不

  • 五风变内障

    病证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五风之证、五风变、五风变成内障证。为青风、绿风、黄风、乌风、黑风五内障之统称。因发病急骤善变似风,瞳神呈不同程度散大,并分别显出以上气色,古人依此分别命名为青风、绿风

  • 汗淅疮

    病名。由汗液淹淅皮肤皱折部位引起的湿疡。《外科启玄》卷九:“肥人多汗,久不洗浴,淹淅皮肤,烂成疮者,痛不可忍。”用真蛤粉、滑石粉各等份撒疮上。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可以预防发病。相当于间擦性皮炎。

  • 武昌医学馆丛书八种

    丛书名。清·柯逢时辑。刊于1904~1912年。包括《经史证类大观本草》、《本草衍义》、《活幼心书》、《伤寒论》、《伤寒总病论》、《伤寒补亡论》、《大观本草札记》、《类证增注伤寒百问歌》。其中《大观本

  • 方广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医家。字约之,号古庵。休宁(今安徽休宁)人。先学儒,后学医,曾旅居河南洛阳、陈留等地,以医术闻名于中原一带。对朱丹溪最为推崇,因见程充(用光)所校定的《丹溪心法》一书赘

  • 开内障眼

    古代眼科手术方法。见《太平圣惠方》卷一百三十三。即金针开内障。详该条。

  • 钟乳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方。钟乳石、白石脂各六铢,通草十二铢,桔梗半两,硝石(一方用滑石)六铢。为粗末,水煎取汁,内硝石令烊化分服。治妇人缺乳。

  • 六不治

    战国时期名医扁鹊的医疗主张。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扁鹊认为,人的病证在六种情况下不能治好或者不予治疗。即“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阴阳并藏气不定”、“形羸不能服药”、“信